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要闻>正文内容
  • 美敏伪麻溶液注销 儿童药说明书三年修改过百
  • 2018年11月07日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提要: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近年来禁用、修订大量儿童用药,主要出于安全性考量,但儿童用药的剂型仍然十分缺乏。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近年来禁用、修订大量儿童用药,主要出于安全性考量,但儿童用药的剂型仍然十分缺乏。

近日,多位妈妈反映南方某城市部分医院依然在使用企业主动申请注销的儿童药艾畅(美敏伪麻溶液)。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管药师邓贵华介绍,艾畅并不是没有疗效,也不是“毒药”,主要与它的副作用有关。

药企会因各种因素注销药品批文、修改说明书等。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修订药品说明书公告涉及385种药品,其中说明书修改涉及儿童项的有111种药品,占比28.8%;中成药61种,占比55.5%;化药41种,占比36.9%;生物制药9种,占比7.6%。

111种药品的儿童项修改中,显示安全性不明确的有24种,占比21.6%,明确规定某年龄段儿童禁止使用的有67种,占比60.4%,显示需要慎用或者谨遵医嘱的有12种,占比10.8%,其他8种为添加或修改其他内容,占比7.2%。但遗憾的是,近三年的说明书修改中仅有一例公布了儿童临床试验数据。

部分儿童药安全性不明确

最近有妈妈反映,南方某城市还有医院在开美敏伪麻溶液,药品上显示的生产日期为2018年4月8日。 而在今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下发《关于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等5个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的公告》,在企业主动申请注销的药品批文中就包括了小儿美敏伪麻溶液,即艾畅。

艾畅适用于幼儿由于感冒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其主要成分是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伪麻黄碱可以缓解鼻塞,但副作用有头晕嗜睡、紧张失眠、幻觉、腹痛发热等;氢溴酸右美沙芬是中枢性镇咳药,作用强,但副作用有头晕嗜睡、胃肠道紊乱等。

根据Grugs.com信息,艾畅仅在中国生产,在美国等国家该药早已被禁用于4岁以下儿童,但是在注销前,艾畅在中国仍广泛用于4岁以下儿童甚至婴幼儿,其说明书也显示0至3个月的婴幼儿可一次服用0.3毫升。

据了解,若患者买到的艾畅生产批号为6月1日之前,则属于合法产品,医院售卖不违规,若属于6月1日之后,医院以药品名义销售可视为销售假药。

对于艾畅这类复方感冒药被注销批准文件,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三病区主任汤卫红主任医师认为,这不意味着药品本身问题,而是考虑到安全性。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管药师邓贵华也表示,艾畅并不是没有疗效,也不是“毒药”,主要与它的副作用有关,伪麻黄碱可以缓解鼻塞,但是副作用有头晕嗜睡、紧张失眠、幻觉、腹痛发热等。

据了解,近三年内,从安全方面考量,在多种常用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相关项均被要求修改。如双黄连注射剂的禁忌项修改为4周岁及以下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禁忌项修改为儿童禁用。还有部分药品的儿童用药项被多次修改。

2017年1月4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总局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在禁忌症项强调“12岁以下儿童禁用”,儿童用药项添加“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至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本品”,经查询,共有17种药品含可待因;今年9月6日,国家药监局再次发布公告,对含可待因的感冒药说明书进行修订,禁忌症和儿童用药项均修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儿童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不同时期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不能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达到4倍。2017年9月,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与药物相关的儿童中毒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6年数据,儿童中毒中,药物中毒的占比仍保持在40%以上,平均每天就有一名儿童因与药品相关的中毒而急诊或住院,同时在儿童发生药物中毒中,1至4岁为高发人群,5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在每5名药物中毒儿童中,有4名因误服导致,感冒药、精神药和高血压药是儿童误服的前三大类药物。

而在我国许多药品的说明书中,大多仅有‘谨遵医嘱’等描述,缺少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也未明确标注不良反应警示等信息,临床医生只能凭借临床实践经验用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近三年说明书修改涉及儿童项的111种药品中,有24种药品依然显示安全性不明确,占比21.6%,如万通筋骨片、海珠喘息定片、盐酸胺碘酮注射剂、新复方大青叶片等药品,均显示“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儿童服用本品的安全性、有效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制剂和注射用吗替麦考酚酯,其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项增加了临床试验的内容:“在对100名3个月到18周岁之间的儿科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类型和频率和成人患者相似,但是对于腹泻、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事件,儿科人群特别是在6周岁以下的儿童中更加常见。”

但遗憾的是,近三年的说明书修改中仅有一例公布了儿童临床试验数据。除此,部分国外药品引入中国后便增加适应症,如素有“儿童神药”之称的匹多莫德,进入中国后,注册的说明书不仅增加了多个适应症,适用人群更是扩大至所有阶段的儿童,至今年3月9日,说明书禁忌项才添加内容:“3岁以下儿童禁用”,3月20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要求瑞士普利化学工业公司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在近三年修改的儿童说明书中,有61种为中成药,占比55.5%。而南京市中草医医院曾在《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良反应分析》(下称“《不良反应分析》”)中表示,医院1年内有33例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12种药物,中成药占8种,包括复方丹参片、清开灵口服液和双黄连粉针等。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秦永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多儿童药都有副作用,我们只能尽量挑副作用小的药给孩子用。“就像中成药进行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时,孩子出现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都会比较多,甚至之前有医院出现注射后孩子猝死的情况,所以我们会尽量避免给孩子注射中成药,多选用口服,毕竟口服中药是经过了中国几千年验证,除非是遇到患儿特别多,药品调剂不开又很紧急的情况,我们才会使用中成药注射。”

嵩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姚玉霞也表示,只会给儿童开口服中成药,注射剂基本不用。《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儿科应用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多为注射剂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中成药所含的成分过于复杂,难以分离和提纯,很难完全弄清其中的有效和有害成分。”

儿童药剂型缺乏

原国家卫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在解读《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时表示,儿童在用药上绝不能简单视为微缩版的成人,一些儿童家长缺乏科学用药常识,对于没有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的药品,往往简单根据个人用药经历自行决定减少药量或改变给药方式,这样不但难以准确控制服药剂量,影响药物疗效,也会带来用药风险。

但一些药品由于缺少儿童适宜规格,每次只能将成人剂量、规格的包装进行重新拆分,处方中经常出现“半片、1/4片”的用量描述,常常以“靠手掰、用刀切”来掌握儿童用药的适宜用量,给家长和医生带来很多不便,患儿服用依从性也因此降低。

秦永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时遇到儿童药剂型和规格的问题太多了,有些药按照体重算每次服用1/4片,甚至1/10片的情况都有,对于儿童药企业来说,可能因为申请新规格的审批程序太复杂,其实也和价格有关,有些儿童药一片只要几分钱,但是制成颗粒后可能就要接近20元,价格过高导致患者都不愿意用。”

姚玉霞在给儿童开药时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规格问题,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些药服用时需要用手掰成两份或三份,但是有时家长掰的方式不对或者力气过大,会导致每份的量不均匀,可能影响药效,希望能有更多规格的药适合儿童直接服用。”

其实,缺少儿童药适宜规格也和儿童药短缺有密不可分,目前儿童用药市场规模仅占医药行业的5%,而儿童占全国人数约16.6%,儿童用药市场远未饱和。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约6000多家制药企业,仅10多家制药企业主营生产儿童用药,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除此,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曾表示,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专门生产儿童药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儿童用药生产主要表现为小批量、多次,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偏高、临床试验难度大、新药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且儿童药品销售存在季节性强、利润低等缺点,这些都可能削弱药企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极性。”

而且我国的儿童药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从目前主要儿童药上市公司的产品布局来看,主要集中在抗感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如济川药业(40.570, -0.19, -0.47%)的主要产品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分别用于抗感染和感冒退烧;康芝药业(6.150, -0.10, -1.60%)的30余种药品中,有20种都属于抗感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葵花药业(18.980, -0.27, -1.40%)的儿童药也均在此三个治疗领域。

川财证券也表示:“目前国内儿童药品厂商的研发方向,短期应聚焦在新剂型和规格的开发,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长期来看则需要顺应疾病谱的变化,增加儿童心血管、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但是目前主要儿童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情况并不乐观,葵花药业、华润双鹤(15.300, 0.00, 0.00%)、济川药业、康芝药业以及汉森制药(14.430, 0.01, 0.07%)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4%以下。

近年来,儿童药短缺问题似乎在政策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改善。早在2014年,原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和鼓励研发创新等机制;为了进一步加速儿童用药审批程序,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儿童用药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对妇儿科用药的发展予以明确的扶持,给儿童专用药市场开通一条绿色通道,企业可随时递交儿童用药的产品申请,不再需要等待集中招标的周期。

近日CDE也发布了新一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据了解,从2015年12月以来,CDE共发布了33批优先审评的公示名单,其中共有63个产品为儿童用药,最终成功被纳入的儿童药有57个,截至2018年10月22日,被纳入的儿童药中有36个产品已经完成了审评,其中18个产品成功获批,其中16个为新药,2个为仿制药。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