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粮食生产着力突出“优、融、增” 夯实秋粮“稳、提、丰”
- 2023年07月28日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提要:2023年,赣榆区粮食播种面积任务109.38万亩,其中大豆1.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4.62万亩(其中花生14.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参考指标)为10.53亿斤。近日,据统计部门反馈,夏粮播种面积53.78万亩,实现单产386.01公斤/亩,总产20.76万吨,分别较去年增0.09万亩、0.38公斤/亩、574吨,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赣榆区粮食播种面积任务109.38万亩,其中大豆1.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4.62万亩(其中花生14.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参考指标)为10.53亿斤。近日,据统计部门反馈,夏粮播种面积53.78万亩,实现单产386.01公斤/亩,总产20.76万吨,分别较去年增0.09万亩、0.38公斤/亩、574吨,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紧扣全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秋粮应种尽种。紧紧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的目标,强化措施,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夏播夏栽工作工作。据调度,水稻栽插面积41.8万亩,其中机插秧19.6万亩。夏玉米面积10.7万亩,大豆1.57万亩,甘薯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1.2万亩。落实秋粮计划面积56.57万亩。
紧抓天时地利人和有利时机,抢墒抓好秋粮播栽,确保秋粮种在适期。今年我区小麦收割进度比去年提前5-7天左右,夏播夏种相应提前,为实现秋收丰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6月19日、6月25日,我区普降中雨,全区上下紧抓有利时机,切实种足种好、一种就管。据7月24日调度,在田水稻平均叶龄9.8叶,亩总茎蘖26.5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中,90%以上面积采用起垄种植,有效保障出苗整齐及苗期健壮生长,有效控制苗期渍害发生。目前,在田秋粮长势总体优于去年。配合财政部门,全力做好全区2023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及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发放工作。6月底,发放耕保补贴8447.6 万元,补贴面积70.40万亩,全区18.85万户农民得实惠;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229.9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2.68万户。及时足额兑付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极大地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地力主动性,激发种粮积极性。
主推品种突出“优”。水稻主推南粳系列(南粳5718、南粳7718、南粳9308,南粳58等),徐稻系列(徐稻9号、徐稻15号),华粳系列(华粳5号、华粳9号),连粳系列(连粳15号、连粳20号等)等优质中熟中粳稻品种,以及宁两优1513、甬优6711等杂交中籼(粳)稻;夏花生选用丰花1号、泰花7号等中早熟大花生品种;玉米选用郑单958、苏玉30、苏玉44、江玉877等高产优质品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选用江玉877、郑单958、东单1331、连单2121等株型紧凑、耐密抗倒高产品种,大豆选用徐豆18、齐黄34、灌豆1号等耐荫、耐密、抗倒品种。
主推技术突出“融”。基于适应农田、农艺、农机、信息融合的粮食适度规模全程机械化生产需求,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的新技术、新装备。重点推广应用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杂交稻印刷精量播种技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绿色高质高效集成配套技术。全区累计添置了3台套水稻印刷播种机,2023年新增杂交稻印刷播种栽插面积近3万亩。各项融合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协同提升产量、品质和效益,推动产能再上新台阶。
主推模式突出“增”。充分认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于统筹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协调粮食油料生产的重要意义,全区12000亩推广任务,细化到村集体组织、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133个经营主体。构建“省市区级专家团队+镇级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的指导服务链,以“4+2”、“4+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力争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庄镇北林村500亩复合种植示范推广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的玉米新品种MC121,有效解决苗后除草难题。
夏粮已丰收到手,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关键在秋粮。当前,全区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发育进程较快,距离大面积成熟收获还有100天左右时间,正是落实各项田管措施的重要时期。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按照区委农办《关于做好抗灾减灾 抓好秋熟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服务指导和防灾减灾意识,一着不让落实中后期田管关键措施,夯实秋粮丰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