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第二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启智慧增共识
  • 2023年06月29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紫金山下,报业向上。6月27日,第二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结束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活动。一个个体现深融创新的好案例,一条条事关报业发展的好建议,展示出全国报人推动转型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也为媒体做好深度融合提供借鉴和启示。

紫金山下,报业向上。6月27日,第二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结束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活动。一个个体现深融创新的好案例,一条条事关报业发展的好建议,展示出全国报人推动转型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也为媒体做好深度融合提供借鉴和启示。

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国报人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共识,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转型

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大会现场成为报业系统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全国报人紧扣“新时代·新报业·新征程”主题,结合自身实践谈成效、说问题、议对策。“这不仅是一次共话媒体深融发展的盛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的务实之会。”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表示,实践表明,深度融合是中国报业创新发展的“成功密钥”。

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10年。10年来,全国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综合性报业集团,涌现众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报业新媒体平台,推出大量有新意、接地气、受到百姓认可的全媒体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际行动,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工人日报社编委、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工网副总编辑王金海说。

大会不仅是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展示成果的舞台。大会期间,120个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展、报业创新发展培训班等活动举行。

“草原云”融媒体平台、“我家住在长江边”主题宣传、影像创意工厂……120个典型案例,凝聚着报人推动深融的不懈努力,展现出报人求新求变的智慧和决心。发布案例中,江苏有8个入选,新华报业传媒集团5G超高清暨智能媒资管理平台、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坡子街”大众读写实践等,充分展现江苏报业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网络内容建设、专业知识服务、前沿技术应用、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为媒体融合向深向实发展进一步明确方向。

“我们每天都在追问自己:谁是我们的用户?用户在哪里?用户需要什么内容?借助数字化,这些问题得到全新的答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四川封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谭江琦表示,以数字化避免传播失能,推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以数字化为新闻生产赋能,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以数字化促进融合发展提能,让主流媒体创造一流价值。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主流媒体价值

互联网改变了媒体传播生态,有人认为报业渐成“明日黄花”,甚至会走向消亡。对此,报人们并不赞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龚雯表示,报纸的权威性、专业性尤其是内容供给和价值引领,其他自媒体无法替代,“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立身之本”。

在新媒体格局下,采编流程、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都发生改变,但公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从未改变,越来越多报人创作的“正能量”成为“大流量”。北京青年报推出的《一个武汉肺炎康复患者的样本观察:我与新型冠状病毒搏斗的22天》,仅微信公众号就有887万次阅读;“潮新闻”客户端上线100天,全网用户突破1亿;重庆日报以“桥”为主题推出短片,被8种语言全球推送。

挑战和机遇,摆在报人面前。“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把专业领域做深做活,新技术的运用绝不能掉队。这也是总书记所说的,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中国水利报社社长李国隆说,现在的报业不再是“一张报纸”,要想明白如何走好、走新全媒体之路。

内容为王,更要彰显“大报担当”,报人们把新闻宣传工作放在全国大局、时代大势中去观察、谋划,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

去年年底,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大型网络专题《拼出我们的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社长、总编辑带队,奔赴江苏13个设区市的65个基层观察点蹲点调研,既脚踏实地又浓墨重彩地“画龙点睛”。“我们将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持续跟踪这65个观察点。这也是记者践行‘四力’联系点,通过观察记录这一个个点上的发展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新实践存史留迹。”新华云媒公司(交汇点新闻)总编辑潘青松说。

从“大”处着眼,在“小”处落笔,媒体报道见证时代变迁,也书写中国进步发展的精彩篇章。人民铁道报2020年8月启动“慢火车向着小康开”系列融媒体报道,用公益性“慢火车”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色添彩。法治日报举全报社之力,综合运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平台,全力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报道工作,呈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海南推进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和南海网三大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板块融合,组建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讲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媒体人对新闻事件及其所映射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判,仍是核心价值。在舆论场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起到激浊扬清、凝聚共识的舆论引导作用。”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副主任郭涛说。

千方百计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对于报业来说,“一张报”正顺应可视化、交互化、智能化的新需要,实现全媒体、全平台、全天候、全方位的“一直报”。

中国青年报打造“大思政课”云平台,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建设理念,开设青年大学习、青年团课、思政慕课等七大板块,贯通PC端、客户端、报纸版面,用鲜活生动的视听语言、前沿媒体技术手段和高黏性融媒互动性产品,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式触达青年。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表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可视化传播,更好引领广大青年永远跟党走。

转型不是转行,必须坚持主责主业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面向移动互联网重构现代传播力,从而破解“用户连接失效”危机。

“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颠覆性的创新。”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社长、党委副书记周星认为,媒体融合是“战场”不是“秀场”,他们系统重构所有二级机构、采编流程、考评体系、制度体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说,他们形成“报、刊、网、端、微、屏”六维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南方+客户端、N视频等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高齐强介绍,以“打造立足成都、面向全国、影响全球的新媒体时政平台、思想高地和文化品牌”为目标,构建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时政新媒体传播矩阵。

在体系构建中,媒体既要打造自有平台,学会“造船”,也要善于“借船出海”。目前,仅微博上的注册媒体账号就有约1.9万个,月均阅读量1268亿,互动量2.72亿,为媒体转型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次参加大会,我感到报业转型的热浪扑面而来。”诸多媒体融合的新鲜尝试,令快手科技副总裁王兴义深受启发,“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携手媒体、拥抱媒体,与媒体共赢。”

近年来,报业更加注重传播的“品牌效应”,不断探寻“传播密码”。2021年,新民晚报推出融媒产品《百年大党 ·老外讲故事》,以“老外”的视角分享中国故事。此后,“老外讲故事”成为IP,不仅成立线下俱乐部,还接连打造《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等系列产品,用实际行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品牌,“侠客岛”被誉为“舆论场的轻骑兵”。在创新案例展现场,“侠客岛”文创图书引人关注。“除了手机阅读,我们还把相关内容做成图书,翻译成10多国语言在海外发行。”“侠客岛”负责人张远晴介绍,“大家都尝试把新闻传播链条做长,把品牌做大,更注重新闻产品的服务性、交互性。”

坚定不移融入时代发展大潮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下半场”。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生成引出一个发展新方向,可能将重构媒体生态。报人更要跳出“舒适区”,积极融入时代大潮,瞄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今年5月,深圳报业集团和云从科技公司、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成立AIGC联合实验室,开展基于传媒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的研发,探索多维立体融媒产品体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叶晓滨说,他们正在进行文化类大模型的研发,旨在打造城市级的文化自进化智能体。

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成为此次大会的“热词”。“我调研多家大模型企业后发现,大模型的专业化非常重要。不是拿一个现成的大模型产品,就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它需要专业人才、专业眼光和专业应用。”每日经济新闻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林鹏认为,大模型市场的广度很重要,专业的深度更重要,这就给媒体转型提供路径和方向,“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大模型,去创造更大价值。”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英文版采编中心编委白天天表示,媒体融合目前的最大障碍是技术的发展超出人们的想象,学习技术还不是最难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还在改变企业的流程、思维模式甚至价值观。如何应对更多未知的挑战?白天天认为,报业突破的关键是“信心”“创新”,“我们始终要相信人类,相信只有人跟人才最能共情。而报纸本身做的就是连接人和人的事情,我们从业者要在不断创新中走向未来!”

实际上,报业已尝到技术赋能的“甜头”。参考消息充分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人工智能翻译、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于2019年开通上线“天闻”系统,现已升级到3.0版,可实现对海外信息的分钟级抓取,每天入库的有效稿件达5万条以上。此前,他们开发的“译神”,只需数十秒就能将一篇三四十万字的英文报告或书籍原格式翻译成中文。

技术赋能,媒体的边界不断延伸。“新闻+”正扩展到政务、服务、商务等多个领域。河北新闻网打造“阳光理政”平台,联动7000多家党政部门和单位推动网络问政,13年间累计帮助群众解决诉求43.2万余件。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成群表示,党报集团打通新闻宣传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有效提升报业传播力、影响力。

更加开放的平台,呼唤更多年轻人加入。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网络部的蔡亚狄说:“我们H5等新媒体作品的创作团队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带来新创意,也带来更多可能。”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中国报业正是靠着守正创新、开拓奋进,写下百年辉煌。如今,拥抱伟大时代,中国报人再启新程,大家一致表示要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