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超级安全网”正在拉起,沪苏浙皖这次联手干了件大事!
- 2025年10月24日来源:交汇点新闻
提要:10月23日,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交流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会议围绕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体化发展展开深入研讨,并共同签署《关于推进长三角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性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协同治理迈入新阶段。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作为轮值方组织召开。
机动车辆、燃气管道、游乐设施……这一系列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在长三角迎来了更紧密的区域协同。
10月23日,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交流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会议围绕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体化发展展开深入研讨,并共同签署《关于推进长三角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性意见》(简称《意见》),标志着长三角特种设备安全协同治理迈入新阶段。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作为轮值方组织召开。
会上,三省一市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的创新实践。省市场监管局特设处副处长宋高峰介绍,江苏作为特种设备大省,现有各类特种设备297万台(套),我省完善标准支撑体系,制定发布6项省级地方标准,数字监管模式多点突破,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4月起全面推进电梯扫码检测,9月底实现全域覆盖;同时,还强化助企赋能,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组织特种设备安全培训6场,覆盖重点企业300余家。
其他省市特种设备监管也各具特色:上海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电梯维保单位及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质量抽查,并持续保障民生,牵头发布指引,进一步督促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合法经营,浙江率先在杭州建成“电梯益家”服务站,探索建立电梯工作人员、技术、服务、安全和政策“五维直达”协同共治机制,不断拓展智慧场景应用,开展“信用+特种设备”改革试点;安徽推动电梯安全从“被动应急”走向“主动治理”,累计完成1.3万余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以“登记便利化”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服务从“审批管理”走向“生态赋能”,将使用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与会代表清醒地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任重道远,区域协同势在必行。据了解,长三角区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同省市间检验标准不统一,部分地区检验资源配置不均衡,跨区域特种设备事故应对效率有待提升等。
市场监管总局特设局副局长冷浩说,当前,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正处于“提效能、补短板、强协同”的关键阶段,长三角作为国家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行区,更应扛起“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
基于以上共识,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的《意见》,旨在通过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区域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规划,到2026年,长三角地区要建立健全一体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形成协调机构统一管理机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应急联动能力增强的良好格局。
记者了解到,《意见》明确从5个方面10项具体举措推进区域协同。一是监管一体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行业自律要求,由三省一市轮值牵头协调工作,对缺项漏项、虚假报告等问题实施联合惩戒;二是标准协同化,在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长输管道等典型领域建立检验检测技术联盟;三是数据互通化,在重点设备和检验领域建立异地数据互认机制;四是能力规范化,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支持跨区域技术协作与创新;五是保障协作化,建立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同时完善事故调查协作机制和检验能力互补机制。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姜伟介绍,这份《意见》既是破解当前区域检验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通、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的“金钥匙”,更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的“硬支撑”;而三省一市联合签署的这一刻,标志着各地从“分头推进”迈向“协同攻坚”,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体化迈入新阶段。
会议前期,按照年度长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安排,江苏省特检院牵头组织开展三省一市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能力比对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