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连云港>正文内容
  • 追记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春雷
  • 2025年10月29日来源:连云港日报

提要:10月15日,一早6点起床,给妻子和两个孩子做了热腾腾的早餐;7点多,出门送孩子到校;8点半,他准时到达某单位办公大楼会议室参加案件汇报研究;11点多,回到单位参与部门案件讨论,会后跟侦查部门沟通反馈意见;下午1点多,匆匆扒了几口午饭,着手准备下午会商案件的材料;下午5点多,案件会商结束返回单位,继续处理手头案件……

时间定格在2025年10月16日清晨。

办公桌上的一摞摞卷宗码得齐整,页边留着他标记的铅笔字迹,透明的敞口办公杯里水已经凉透了——它们在等待主人。

而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他是张春雷,1984年6月出生,生前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10月15日,一早6点起床,给妻子和两个孩子做了热腾腾的早餐;7点多,出门送孩子到校;8点半,他准时到达某单位办公大楼会议室参加案件汇报研究;11点多,回到单位参与部门案件讨论,会后跟侦查部门沟通反馈意见;下午1点多,匆匆扒了几口午饭,着手准备下午会商案件的材料;下午5点多,案件会商结束返回单位,继续处理手头案件……

这是张春雷倒下前的最后一天,也是他日复一日的普通日常。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埋首在案卷堆里,突发疾病倒在了挚爱了整整20年的刑事检察岗位上。办公桌上未写完的案件分析报告,成了一名青年检察官留给世间最后的“答卷”。

雷霆出击护正义:他是疑难复杂案件的“定海神针”

“只要是张春雷办的案子,我们心里就踏实。”这是同事们对他最一致的评价。在开发区检察院,张春雷就像一块坚实的基石,越是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他越是冲锋在前,用精准的法律判断和扎实的办案功底,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张春雷主办、参办的案件超千起,无一起错案。从海关总署督办的系列走私镁砂案、涉案金额近20亿元的集资诈骗案,到省检察院交办的“山西专案”、全市执法司法十大典型案件,每一起“硬骨头”案件背后,都有他通宵达旦阅卷、反复论证证据的身影。近年来,张春雷先后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省普通犯罪检察人才、连云港青年五四奖章、全市优秀检察人、全市十佳公诉人等,记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5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5次。

在办理全省扫黑办挂牌督办的江某某等人“恶势力”犯罪组织案时,涉案人员达十余人,涉嫌非法采矿、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等多项罪名,案卷堆积如山,社会关注度极高。为了厘清案件事实,张春雷带领专案组连续半个月“连轴转”,白天提审嫌疑人、核实证据,晚上梳理案卷、撰写审查报告,最终形成了2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这份报告里,每一项罪名、每一笔犯罪事实,都经过他逐字逐句的推敲,确保“不遗漏一个细节,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纵一个坏人”。庭审现场,是张春雷捍卫正义的“战场”。江某某案开庭时,13名辩护人提出刁钻的辩护意见,甚至夹杂攻击性语言,试图混淆视听。面对压力,张春雷从容不迫,凭借对案件细节的精准掌握和对法律条文的熟练运用,逐一驳斥辩护观点,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被告人和辩护人无从辩驳。同时,在庭审中,他注重释法说理,主动化解对抗情绪,最终促使所有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得以圆满办结。

公诉人往往面对着多重压力。在一起敲诈勒索案中,辩护人通过网络炒作、闹庭、恶意举报办案人员等方式拖延诉讼,企图干扰司法公正。处于风暴中心的张春雷没有被“杂音”影响,他带领团队制定详细的出庭预案,反复模拟庭审场景,同时耐心做被告人的感化工作。难得的是,他的专业和真诚最终触动了当事人,促使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当庭承认了犯罪事实,接受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该案的办理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们办案子,要对得起自己穿的这身衣服。”这是张春雷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这句承诺,办公室几乎成了他第二个家,食堂打回来的饭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是常态,办公楼夜晚亮起的灯,总有一盏是他。同事们的印象里,他要么在办公室对着卷宗凝神思考,要么在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要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他用“雷霆手段”打击犯罪,更用“绣花功夫”办好每一起案件。

春风化雨暖民心:他是群众权益的“守护者”

“刑事检察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他人的人生。”张春雷深知,法律不仅有力度,更要有温度。在办案中,他始终坚持“情同此心、如我在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他粗犷线条下的细心和柔情,感受着每一个案件背后真实的喜怒哀乐。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张春雷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格外上心。他主动对接辖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推动“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还带头走进校园,开展“安全自护”“预防性侵”“拒绝校园欺凌”等专题普法活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他会格外慎重,他不想让一个孩子因为一次过错,就失去人生的方向。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不起诉宣布仪式后,张春雷特意留下孩子和家长,面对忐忑的少年,他的语气沉稳有力,“往后啊要记住,来钱快的路大多是歪路,走正路可能慢点、累点,但心里踏实。脚下的路踩实了,才不怕摔跤。”走出听证室,他又叮嘱少年的父亲:“你得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少年和他的父亲重重点头。

在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中,张春雷更是急老年人之所急。他办理的王某某等人诈骗案,涉及51名农村老年人,每一分钱都是养老钱、救命钱。为了尽快追回损失,张春雷带领办案组细致梳理资金流向,外出核实证据,最终在依法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案件的同时,全额追回了涉案赃款。在赃款发还仪式上,看着老人们失而复得时激动的神情,他又现场讲起了养老诈骗的防范知识:“叔叔阿姨,以后有人说‘能赚大钱’‘包治百病’,一定要多跟子女商量,千万别轻易掏钱。”老人们握着他的手,反复说着“谢谢”,那一刻,他只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种共情和细腻有时也是他突破案件的关键。在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起初拒不认罪,张春雷没有急于追问,因为在卷宗里看到嫌疑人有两个孩子,他便轻声与对方聊起了家庭,话语间满是真诚与关切:“你的行为不仅会影响你自己,更会给两个孩子的一生留下阴影。他们有一个有案底的父亲,未来的升学、就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些你都想过吗?”好像被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软肋,嫌疑人当场红了眼眶,沉默了许久,他悔恨地交代了全部案情。在张春雷看来,他办理的或许只是一起小案件,但小案件的妥善处理,却实实在在地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对待来访群众,张春雷更是耐心细致。有一次,一名案件当事人情绪激动地来到检察院,大声抱怨案件处理进度。张春雷没有回避,而是递上一杯水,耐心倾听了两个多小时。他一边听,一边记,适时给予回应,等群众情绪平复后,再详细解释案件办理流程和法律依据。最终,来访人消了气,对他说:“张检察官,我相信你们会公正处理。”

开拓创新促发展:他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护航员”

身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春雷深知,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而刑事检察工作,就是要为这片“沃土”清除“杂草”,守护企业合法权益。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后不久,张春雷作为开发区检察院服务自贸试验区和企业发展工作专班的一员,与领导同事们一起,对于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制度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做了许多研究学习,并参与制定了该院《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检察服务保障工作12项举措》等多份制度性文件,率先开始了全市自贸检察工作的早期探索。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是检察机关的天然使命。依托检察院在“中华药港”设立的检企服务中心,张春雷和同事们常态化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范等服务。针对企业不同的法律需求,他带领部门开设了“企业定制法治讲堂”——有的企业关注知识产权保护,讲堂就专门讲解侵犯商业秘密、侵害注册商标等领域的法律规定;有的企业频发内部人员职务犯罪,讲堂就结合案例分析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防范。

在一次邀请企业参加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一家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在座谈时提出,公司在重点岗位管理方面存在风险隐患,张春雷详细记下了情况,后续专门研究了相关涉企案件,并与领导同事们一起上门调研。以办案中发现和后续调研的问题为切入点,张春雷向案发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完善风险识别制度等对策建议,帮助堵塞管理漏洞。企业负责人总说:“张检察官不仅懂法律,还懂我们企业需求。”

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张春雷坚持“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他带领办案组对所有涉自贸试验区案件及重点企业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先后依法办理侵害企业权益案件110余件。在该院办理的某甲化工有限公司许某某、某乙化工贸易有限公司陈某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中,涉案企业违反《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在未向公安机关备案的情况下买卖国家列管的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硫酸90余吨,如果构成犯罪,行为人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作为承办人,张春雷反复审查核实,两公司买卖硫酸的目的是用于生产水杨醛等合法经营需要,未进入制毒渠道或用作其他非法用途,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此种情形可不以制毒物品犯罪论处。经该院检委会讨论并召开公开听证,检察机关依法认定许某某、陈某某不构成犯罪,有效维护了两家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张春雷也会对某一类多发案件回头看、做研究。他带领办案组对企业“内鬼”犯罪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相关企业内部人员侵害企业利益犯罪分析报告》,以2022年以来相关案件为样本,分析了犯罪特点、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这份报告获得了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无私奉献显高洁:他是团队和家庭的“主心骨”

张春雷出生于苏北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学习勤奋,200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艰苦的环境磨砺了他坚韧的品格。大学期间,他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还省吃俭用给家里添置了电视机、电动车。工作后,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经常是一件随意的短袖穿在身上,甚至有些皱皱巴巴,有时胡子拉碴的脸上挂着前一夜加班的疲惫。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却愿意对家人、同事倾尽所有。

“有他在,我们就有干劲、有底气。”第一检察部的干警们说起他,满是钦佩与不舍。在工作中,张春雷是许多年轻干警的“师父”和“后盾”。他常对年轻助理说:“你尽管做,有什么不懂的问我,有什么事情我来兜底。”有一次,一名刚跨部门进入刑检的年轻检察官想请教拿不准的定性问题,等终于见到张春雷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他刚结束一个案件分析会回来,一边匆匆吃着饭,一边看卷宗。听到同事来意,他立刻放下筷子,笑着说:“没事,你先说案子。”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从案件证据梳理讲到罪名认定,从法律条文适用说到办案流程规范,不厌其烦地讲解。等讨论结束,他面前的饭菜早已凉透,却笑着说:“吃个半饱就够,下午还要开庭,得抓紧准备文书。”在他的带领下,第一检察部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不少年轻干警成长为业务骨干,部门也多次被记集体三等功和集体嘉奖,获得上级荣誉表彰5项,2名干警获评全市十佳公诉人。

纯良的人总能带给身边人温暖。2022年冬天临近春节,考虑到部门干警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他主动向院领导提议设立“心理疏导角”,组织大家利用午休时间运动、放松,提醒大家“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有一年流感期间,他自己出现发烧迹象,却第一时间给同事送药,说:“我怕传染给你,你先备着,有不适就赶紧休息。”

生活中,张春雷是个顾家的人。工作繁忙,他时常对亲人心存愧疚。父亲住院时,他白天高效完成工作,晚上就去医院陪护,给父亲擦身、喂饭,从不叫苦。

家有两个女儿,他总想尽力弥补因工作缺失的陪伴。“你们年轻人喜欢吃什么早餐,能不能教教我?我想做给我女儿吃。”为了给妻女做几道拿手菜,他偶尔向同事们闲聊“取经”,利用碎片时间上网学烹饪,在手机里收藏了许多“蛋炒饭”教程,因为小女儿最喜欢吃。只要能准时下班,他一定会开车去接女儿放学,听女儿讲学校里的趣事——这个在法庭上严肃威严的检察官,在家人面前,有着最柔软的牵挂。

然而,这份牵挂最终还是没能抵过残酷的现实。当大家发现他时,他已经倒在办公桌前,办公桌上还整齐码放着没写完的案件分析报告。

春雷滚滚,声震长空;灯火虽熄,信仰不灭。张春雷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身边的人。他用20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用千余起案件的公正办理,践行了一名检察官的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李康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