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连云港>正文内容
  • “核”你相遇在灌水云山
  • 2025年11月18日来源:连云港日报

提要:江苏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毅表示,江苏核电通过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消费帮扶、党建共建等方式,有效激活了帮扶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振兴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伊山云蒸霞蔚,灌河之水浩浩汤汤。灌水云山下的美丽乡村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勃发的生动注脚,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田野。

在这场唤醒乡村发展的大戏中,江苏核电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江苏省“五方挂钩”帮扶政策安排要求,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将资金、技术、人才注入灌云的田间地头、村庄园区,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截至目前,江苏核电累计对灌云挂钩村投入无偿资金超过1400万元,并选派了三名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挂钩四队镇兴四村、后腰村、吴赵村和杨集镇庄场村推进乡村振兴,在灌云大地上流下奋斗的汗水,留下攻坚的足迹。

江苏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毅表示,江苏核电通过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消费帮扶、党建共建等方式,有效激活了帮扶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振兴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造血家 夯实振兴稳固根基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后腰村村集体厂房空地的金色稻谷上,散发出阵阵稻香。

拾级而上,后腰村村办企业———连云港绿田青湾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的厂房内,23岁的后腰村村民小王正在将一枚螺母打入空气过滤器不锈钢框架内,为装入空调空气过滤材料做准备。

绿田青湾是一家空气净化系统过滤芯生产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核电机组、电子厂和医院等有空气净化需求的厂房。一家村办企业是怎么搭上核电这个“大车”的?

2019年,江苏核电驻村干部伏学立发现其对接的后腰村有闲置厂房资源。为了盘活村集体资源,江苏核电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梳理供应商体系,为后腰村闲置厂房寻找到空气净化系统过滤芯项目。

目前绿田青湾已经具备年产120000台初、中、高效过滤芯的产能。江苏核电与其签订的订单式合同已经达到900多万元,有效地化解了村集体收入不足的难题。

产业帮扶是江苏核电携手灌云帮扶村唱好乡村振兴大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核电与帮扶村双向奔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直接、有效、持续、精准的强大助力,努力为灌云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灌云兴四村,架设在设施农业上的200kW集体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曾任兴四村第一书记的江苏核电帮扶干部赵家满感叹,江苏核电通过产业帮扶帮助村集体建设了2座小型光伏电站,村集体有钱了,百姓生活也变好了。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只有产业来了,才能创造就业,才能留下年轻人,让每个人心中的故土年轻而充满活力。江苏核电与灌云后发村庄的双向奔赴,实现了“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

田野生金 促进振兴多元发展

深秋的灌云杨集镇秸秆加工基地,一捆捆秸秆宛如金色的棉被整齐排列,空气里浸润着稻香。在这里,被“抛弃”的秸秆有了新的身份———知名乳品企业奶牛场口粮饲料、菌菇工厂的秸秆菌包乃至造纸厂的造纸原料。

“杨集镇是灌云县农业大镇。近40个村庄每年可以产生2万多吨的秸秆。我们通过与方庄村强村公司合作,打造了镇级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将这些秸秆卖到奶牛厂、菌菇厂、造纸厂。”杨集镇庄场村党总支书记孙泽明介绍,江苏核电通过提供8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庄场村购买稻麦秸秆加工设备,参股秸秆综合利用基地项目,仅这一项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创造25万元的纯收益。

乡村振兴关键要在“希望的田野”上做文章。实施帮扶计划以来,江苏核电派驻帮扶村的第一书记深入实地、多方走访群众进行论证,精准发挥江苏核电资金、技术和渠道优势,对帮扶村庄的农业资源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稻麦秸秆加工、豆丹联合养殖、果蔬大棚等农业增收项目,让靠天吃饭的农家人在熟悉的田间地头找到增长的希望。

不仅如此,江苏核电还推动灌云农产品进公司食堂餐厅、进员工家庭厨房,帮助帮扶村集体增收超过80万元;并推荐灌云农产品进入鲜丰汇、江苏工会消费帮扶平台,通过单位节日慰问品消费帮扶,帮助帮扶村集体增收超过20万元。

江苏核电总经理李连海感叹,江苏核电与灌云是一对乡村振兴的好伙伴,演绎了一场关于“田野生金”的故事。江苏核电依托灌云现有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项目实施及消费帮扶项目推进,推动更多“三农”科技成果应用在灌云田间地头,提升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落地效能,真正地让乡村振兴“好伙伴”变为现代化新港城征途中的“共进者”,共同为连云港实现“强富美高”作贡献。

民生为本 织就乡村幸福新图景

点亮幸福灯,修通惠民路,打造新广场,建实新堡垒。

“我打心眼里感谢江苏核电。村里的路通了,新的文化广场春节就能用上,进出村庄的危桥终于可以重建了。”庄场村村民王志刚说。

路灯、水泥路、文化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是实现乡村振兴,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要素之一。然而因为村集体资金薄弱,这些看似普通的公共设施建起来可不容易。近年来,江苏核电投入帮扶资金,为灌云帮扶村庄破解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不足难题,让村民不仅实现脱贫,还有更加幸福的“村里日子”。

———点亮“月光”下的回家路。后腰村的深夜是被160余盏由江苏核电捐赠的路灯点亮的。每当夜晚来临,村里人家传来饭香,镌刻着江苏核电标识的路灯就会一盏盏亮起,点亮村民归家的路。

———修通惠民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是兴四村真实的写照。要想富先修路。经过周密的思考分析和实地调研,江苏核电出资119万元,为当地修好了6条4米宽的农路,总长达到2.81公里。如今,兴四村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摇身一变成为水泥硬化道路,不仅出行方便了,本地农产品的运输也方便了,群众收入也增加了。

———打造文化广场。为了丰富当地村民业余生活,江苏核电在帮扶过程中,主动认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其已经建设了4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建设基层战斗堡垒。曾经,后腰村连个像样的办公场地都没有,干部只能流动办公。如今在后腰村村部,全面按照江苏省农村“新八有”要求建设,夯实了村集体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村党组织干事、办事积极性。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五年,江苏核电为灌云挂钩帮扶村庄建设3座党群服务中心、4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9条水泥路、5座电灌站,修建了300余盏路灯等民生基建设施,真正地为村集体补齐公共设施短板贡献力量。

在庄场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伏学立介绍,江苏核电还在帮扶村庄开展核电奖助学金、党支部结对共建、办公电脑捐赠、防疫物资捐赠、教育帮扶夏令营等特色项目,让帮扶更加精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核电定点帮扶持续加码。他们将继续携手港城人民,共同延续“核”你相遇在港城山水间的约定,共同点亮未来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李康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