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社保中心:三项举措助企纾困“不缺位”
- 2022年08月29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社保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社银合作“有温度”,资格认证“再升级”,助企纾困“不缺位”三项举措,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用心用力用情服务保障民生,落地落细助企纾困帮扶政策,进一步提升港城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社保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围绕社银合作“有温度”,资格认证“再升级”,助企纾困“不缺位”三项举措,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用心用力用情服务保障民生,落地落细助企纾困帮扶政策,进一步提升港城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社银合作“有温度”,业务办理“不打烊”
“太方便了,公司楼下的银行就能办理社保业务了。”近日,听说“社银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刘女士到公司附近的建设银行“尝尝鲜”。她说,“以前要开车到社保办事大厅办理业务,路上时间比较长,每次都是累积了一堆事才去一次。现在好了,网点就在公司楼下,员工有需要,随时能办理。”真的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保便民服务的暖心。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社保中心在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方面持续发力,依托银行网点分布广、群众办事频次高等特点,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社银合作”项目。项目打造5个标准化合作示范点,在省内率先建成专人专柜专窗、 7×24小时不打烊人社服务“便利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经过对高频人社业务事项的全面梳理,实现了个人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打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社保卡实时开户挂失解挂等业务进驻“社银合作”银行网点,延伸社保服务触角,逐步形成以社保自主经办服务为主体、银行合作经办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新格局,满足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最近跑一次”的服务需求。
资格认证“再升级”,便民服务“无空白”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社保经办水平和服务质效,但同时也给不少老年人造成了“数字鸿沟”。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是与企业退休人员息息相关的高频事项,连云港市社保中心以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发展,通过集成整合跨行业、跨部门、跨险种大数据,提取比对核酸检测、体检、医保刷卡等信息,让广大退休人员实现“静默式”资格认证。目前,“静默式”资格认证已经覆盖了连云港市27.4万待遇领取人员,其中23.5万人享受“无感”认证服务,认证率达到85.7%。
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离不开更优质的“适老化”服务。由于老人异地居住、行动不便等现实因素,依托大数据也很难达到100%认证率。连云港市社保中心做细做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对无法实现“静默式”认证的人员,统一发送短信,提醒未认证人员通过“江苏智慧人社”APP自助认证。针对行动不便、年龄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社保经办人员还主动提供上门认证服务。这样一来,无论退休人员身在何处,是否会使用智能手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认证方式,真正实现了便民服务“无空白”。
助企纾困“有态度”,服务保障“不缺位”
“港城社保,护航美好。大家好,这里是‘连小安说社保’,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新政策。”5月上线至今,“连小安说社保”系列短视频推出了12期,每一期都聚焦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提供权威详细的社保办事服务解答。为切实把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落实到位,连云港市社保中心多渠道开展缓缴政策宣传,录制政策解读短视频2期,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制定人员排班计划,为5个服务群7000余家企业经办人员提供“不掉线”政策一对一讲解,让服务对象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确保缓缴政策顺利实施。
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连云港市社保中心主动靠前,开辟缓缴绿色通道,增派业务能手,优化经办流程,加强审核管理,将纾困服务延伸到企业“家门口”,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困难企业缓缴申请34户,审核通过28户,预计缓缴金额617.90万元;全市特困行业累计缓缴121户,审核通过117户,缓缴预计4143.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