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材料涨价带动成本上涨 港城调味品价格上涨
- 2015年07月30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根据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结果显示,从4月起,我市除醋以外的大部分调味品,市场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以海天产品系列为主的酱油、莲花味精、太太乐系列鸡精、六月鲜酱油等品种上涨幅度明显。其中,超市上涨幅度在0.1至2.6元之间,农贸市场上涨幅度则更大,达到0.5至3元,港城调味品在这个暑期奏响了涨价合奏曲。
这两天,家住海州区的陈先生逛超市时,突然发现一直稳定在8元的“海天特级一品鲜酱油”突然涨到了9.5元,一瓶涨1.5元钱。不只是酱油,味精、鸡精等调味品也跟着涨价。
根据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结果显示,从4月起,我市除醋以外的大部分调味品,市场价格全面上涨,尤其是以海天产品系列为主的酱油、莲花味精、太太乐系列鸡精、六月鲜酱油等品种上涨幅度明显。其中,超市上涨幅度在0.1至2.6元之间,农贸市场上涨幅度则更大,达到0.5至3元,港城调味品在这个暑期奏响了涨价合奏曲。
调味品轮番涨价,最高达44%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居民生活的几项基本用品。一直以来,调味品的价格保持稳定,不过,这个常态在今年发生了改变。
笔者在苍梧生活广场看到,柜台上琳琅满目的调味品中很大一部分都在今年涨价了。鸡精、味精、酱油、料酒、米酒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少的涨0.5元,多的涨一两元。”摊主徐女士告诉笔者,比如“味极鲜酱油”以前一瓶8元,现在涨到9元,涨了1元。“海天金标生抽”涨得最多,从18元涨到20元。“不少来买调味品的人都会询问涨价原因,不过这对销量并没有影响,大家该买还是会买的。”她说。
超市内的调味品价格也一样出现了上涨。笔者注意到除醋、盐以外,调味品都有一定幅度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孝感神龙佬米酒450克”,每瓶由5.9元上涨至8.5元,涨幅44.07%。苏州产的“三涧料酒”也从之前的2.5元陡涨至3.5元,涨幅达到40%。
原材料集体涨价成推手
据了解,导致近期调味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玉米、小麦、大米、谷氨酸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国内味精整体已经历3次调价,每次幅度200元/吨至400元/吨不等,整体较年初已上涨1000元/吨,比2014年7600元/吨全年均价,涨幅达12%。”市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
采访中,几位调味料销售商也透露了同样的讯息,“今年初期只有一两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压缩成本,尽量保持产品价格平稳。但随着涨价的原材料增多,调味品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生产商只能选择提高出厂商品的单价来维持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最终反映在终端零售环节上。”销售商徐女士表示。
除此之外,据市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人工费涨价和运输成本增加,以及调味品各子类产品行业标准陆续出台,也带动了价格上涨。随着国家对调味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调味品各子类产品行业标准陆续出台,调味品制作的用料越来越规范。如鸡精行业标准出台后,对鸡肉和氮含量两项硬指标的规定,使得全行业的鸡精制作成本大幅度上涨。
调味品价格将趋于平稳
相对于蔬果肉类,调味品的涨价对于市民整体影响并不大。采访中,笔者发现,涨价并没有影响调味料的销售,事实上,还让一些调味品销售得更好。
“由于调味品价格涨得猛,一些餐饮店主为了控制成本,批量采购调味品,有的销售商也跟着囤货,少数调味品出现了少货甚至卖断货的现象。”一位业内销售商告诉笔者,因此,市民选购调味品的频率反而有所上升。
不过,这波涨价潮并不会维持太久。“预计,此轮调味品价格上涨后或将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若无玉米、谷氨酸钠等原材料持续上涨现象出现,调味品市场价格将会在一段时期内趋于平稳。”市价格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记者 胡笳 姜雪玲 汪滢 王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