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连云港伊山镇紫苏出口量占全国75%
  • 2015年05月14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伊山镇紫苏种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吴恒、省长李学勇等省市领导到灌云调研时,对发展紫苏种植提出了规模化发展等指导性意见,为紫苏的扩大再生产指明了方向。

2009年,灌云县伊山镇流转土地5200亩,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当年投资1000万元,建成钢架大棚3000幢、日光温室大棚800幢,连体大棚300幢。2010年,上海叶圣紫苏总部落户现代农业园,建成了千亩紫苏园,给伊山镇农民增收栽下了摇钱树。

紫苏为一年两茬生长草本作物,在日光温室大棚内,一年四季都能播种,播种前在营养钵中放上营养土,把种子种在钵中,苗龄45天左右可移栽。在紫苏移栽前,先整好畦面,畦面宽90cm,畦沟深30cm。每畦4行,株行距15cm×15cm,每亩栽1.5-2万株。植株生长封垄前要勤除草、施肥、灌水、治虫。

紫苏定植20天后,对已长成5 茎节的植株,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当第5茎节的叶片横径宽达6-9cm以上时,即可采摘。每次采摘2对叶片,可每隔3-4天采一次,每叶片规格在7.5-8.5cm之间,大小都不合格。采摘后的叶片要进行无菌处理,除去杂质老梗,清水洗刷,达到无灰尘、无泥土、无虫斑、无穿孔,炮制后贮干燥器或冷库内,空运出口。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梗、果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腌渍,目前已开发出食用油、药品、腌渍品、化妆品等10多种紫苏系列产品。紫苏满身都是宝,尤其叶最好,具有散寒、理气之功效,为日韩等国家料理、寿司、烧烤常用配菜。不施农药化肥,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紫苏的发展前景看好,5年来,每年出口订单超过3亿日元。

紫苏园的建设,对于推动伊山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高效、创汇农业,具有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

一是产业效应好。紫苏园是集紫苏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生产一体化项目,实现了市场和生产直接对接,提高了农业抵抗市场的风险能力。

二是运作模式好。走龙头企业+基地+订单+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再加农民培训运作模式之路,不仅规范了产品生产模式,保证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发展现代农业与培养现代农民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公司与农民互利双赢。

三是社会效益好。紫苏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常年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年均为农民提供1000万元工资性投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是经济效益好。紫苏出口日韩英等国家是按叶片计算,每片叶出售0.20元左右,每亩实种面积可创产值10万元,实现净收益6万元,整个园区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净收益1800万元,同时填补了苏北种植业出口创汇空白。老百姓说:“小紫苏,真实惠,出口日韩创外汇,从根到稍是个宝,闻闻味道治感冒”。

五是发展前景好。紫苏生产项目不仅国际市场需求大,而且国内市场潜力更大,特别是随着紫苏油、紫苏茶饮的研发投产,对于提高紫苏附加值具有更广阔前景。

伊山镇紫苏种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三巡视组副组长吴恒、省长李学勇等省市领导到灌云调研时,对发展紫苏种植提出了规模化发展等指导性意见,为紫苏的扩大再生产指明了方向。自上海紫苏总部迁都高效农业园后,伊山镇选派了50名青年农民去上海学习,为紫苏产业在伊山镇生根、开花、结果,奠定了基础。

为了加快紫苏园建设,伊山镇政府配套建设了紫苏园林桥,使日光温室棚区和连栋棚区连成一体,在连栋棚区内修建一条 1000 米水泥路,新建了工人食堂、宿舍,为紫苏园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讯员 许海燕 陈如超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