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在中国,得重症病要怎么办?
  • 2016年05月07日来源:参考消息

提要:近日,“滑膜肉瘤”这一生僻的医疗词汇因22岁的大学生魏则西被大家熟知。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中国每年新增307万例癌症患者。庞大的重症病患者人群,他们如何面对就医困境?如何迎来转机与生存希望?

中国重症病现状

没有人能够确定中国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癌症患者日益增多是不争的事实。

  • 4月12日,22岁的魏则西死了。两年前,他被查出得了滑膜肉瘤,这是一种恶性软组织肿瘤,生存率极低。生病前,他的梦想是大四之后去美国学计算机;生病之后,他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够活下去。

  •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魏则西在求医过程中参考了网络上的搜索结果,花费大笔医疗费后过世,社会由此爆发广泛讨论。

  • 据医学文献的解释,滑膜肉瘤是组织起源不确定的软组织恶性肉瘤,多发于15~40岁的中青年患者。目前滑膜肉瘤5年生存率在20%-50%左右,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根治。

  • 魏则西的遭遇是不幸的,他背后更是折射出庞大的中国重症病患者人群的生存状态。以癌症为例,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全球癌症患者中22%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20万人因癌症而死亡。

  •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中国每年新增307万例癌症患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计,至2030年中国每年癌症患者将达到500万人。

  • 美国外交学会中国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表示,最近20年,癌症患者在中国的增长“尤其快”,增长速度比大部分国家都快很多。

  •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称,世卫组织负责中国控烟事务专员普拉特表示,空气污染、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肥胖都是致癌因素。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高燕珲(音)坦承,最近的一项报告确认,至少有60万人每天饮用被污染的水,有可能导致皮肤癌和肝癌。

  • 报道称,没有人能够确定中国环境污染与癌症高发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癌症患者日益增多是不争的事实。

  • 专家也肯定了这种结论,如果环境污染有所控制或者实行更好的预防措施的话,中国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面对绝症,如何选择求生之路

有医生分析,低价救命药频繁缺货,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甚至有医生猜测,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

  • 药:低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为了获得生存的希望不惜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这种情况促生了新的商机。中国药品相关产业中,癌症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根据花旗银行的分析,其市场规模达到约65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

  • 但是,与之不匹配的是,大量低价救命药却常常出现大范围缺货,严重影响患者治疗。

  • “鱼精蛋白”是心脏病人做体外循环手术时必须用的药品。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近宝说,近段时间来这种药品缺货,导致医院20多个病人的手术不得不取消。

  • 事实上,今年以来,“鱼精蛋白”缺货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浙江、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均缺货。

  • 为何“鱼精蛋白”会缺货?成都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鱼精蛋白在国内只有两家企业生产: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历史上曾有9.1元的供货价;2014年,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在浙江的供货价格是13元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定价水平已经维持几十年了。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企业方面生产药品的经济驱动力大大降低。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家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纷纷“抱怨”,廉价药短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多粘菌素,国产已经没有,现在用的是进口药;儿童急救药促肾上腺皮素,一盒不到8块钱,也经常缺货。”

  • 今年3月底,浙大一院药剂科对临床供应紧缺的药物进行了摸底,最后成文的紧缺药物清单中包含有93种药物,其中36种是价钱相对低廉的药物,其中包括“鱼精蛋白”在内的10种廉价药,被临床医生视为“紧缺又相对必不可少的”。

  • 医:海外就医存风险

    据央广《经济之声》报道,随着收入的提高,国内中高端人群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在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医疗体系成熟的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面孔。以美国的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为例,2012年麻省医院接收的中国病人约为40例,而到了2013年就猛增到约100例。

    医:海外就医存风险

  • 出国看病,很多人看重的是国外的医疗和服务水平,但与之相应的费用,恐怕是出国就医要考虑的首要条件。以出国就医最多的癌症为例,据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介绍,专家会诊、接受检查,大概在30万元左右,总共花费会在130万元左右,且这只是平均的花费水平,花费最高的一个患者已经花费了500多万人民币。

  • 另外,中国患者无法享受当地的医疗社会保险,看病基本全靠自费。而且国外没有家属“陪床”这一说法,家属大多只能选择在医院附近租房子,美国波士顿一室一厅的公寓,月租金在4000到5000美元,约合2.4万到3万元人民币。而在欧洲,这一笔支出不会低于美国的标准。

  • 除了庞大的开销,海外就医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麻烦。首先,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对重病患者会是不小的挑战。其次,现在一些中介还会打着“出国看病,保证治愈”的广告行骗。患者缴纳了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咨询费,假中介往往在淘宝上花100多块钱就把病历翻译成英文,这些翻译极其粗糙,国外的医院根本不会接收。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呼吁,在海外就医的风潮下,风险与希望并存。中国患者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

不信医生信网络,有救吗?

中国的医疗界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医生们很少有人愿意为科普分心。一些符合患者心理,但未必可靠的信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 诚然,魏则西是不幸的。作为一名晚期滑膜肉瘤患者,他在最后不相信肿瘤医生无法治疗的判断,而选择在搜索引擎上看见的信息。悲剧的背后,似乎也折射出国人目前看病的一些“非常之态”。

  • 有人曾在网上发帖提到中美患者看病的不同。在美国,如果有人患上了不治之症,那么作为首诊的社区医生就会直接告诉家属,这个疾病属于不治之症,大概经历什么样的阶段,期间需要哪些照顾。如果需要,社区医生会预约一名专科医生复诊,由于有严格的诊疗规范,专科医生的解答一般大致相同,此时,家属一般选择接受现实,按照医生的解答,好好照顾患者直到死亡。但中国不同,当有家庭成员患了不治之症,家属一般会选择走遍所有他们知道的相关医院寻求治疗,并且往往对于医生“没有办法”的忠告置若罔闻,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愿意相信奇迹,愿意选择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信息,将之当做“救命稻草”,作为现实发生之前,最后的一点心灵寄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听到还有救治可能的答复之前,他们往往不愿意放弃对于类似答复的寻找。所以,就算没有百度,也会有人通过其他的平台去寻找,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

  • 另外,在中国,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预期往往是花钱就得治好病。但患者在医疗知识方面又普遍比较缺乏,致使很多人对医疗手段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对医学奇迹常怀侥幸。

  • 白岩松曾提出,中国的医疗界太不注重科普,医生们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忙于科研或者写论文,很少有人愿意为科普分心。一些符合患者心理﹑但未必可靠的信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 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吕洛衿曾在《南方周末》上发文,凡是有医院自称本院的新发明,或者全国独一无二的新的免疫或者生物疗法的,都是骗人的,病人和家属千万不要轻信。

斯人已逝。希望其他像魏则西一样的患者,今后不再经受他曾经历过的那些病痛之外的痛苦和折磨。



责任编辑:钊香丽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