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江苏>正文内容
  • 以改革创新“力度”彰显民生发展“温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综述
  • 2019年07月10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关系百姓幸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部门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上下功夫、求突破、出实招,江苏民政工作连续6年获得民政部综合评估优秀等次,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扛起责任担当。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关系百姓幸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部门在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上下功夫、求突破、出实招,江苏民政工作连续6年获得民政部综合评估优秀等次,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扛起责任担当。

系统保障,兜底网络越织越牢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关照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需求,全省民政部门以系统化思维为引导,从强力织密兜底保障网入手,服务脱贫攻坚富民增收大局,形成了以低保、特困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

泗阳县众兴镇中心小学学生李小军(化名)放学途中遭遇车祸,生命垂危。县民政局和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办公室得知其家庭困难后,立即召集成员单位会商,开通绿色通道,应急救助2.3万元。

泗阳创新“急诊救助”模式,对遭遇急难问题的困难群众先看“急诊”,给予临时救助,再分类“转诊”,提供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仍有困难的纳入低保托底,并及时“复诊”补漏。去年全县累计临时救助424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33.55万元。这一模式入选2018年全国社会救助十佳优秀创新案例和省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创新十大成果,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在全国35个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之一的张家港,因病致贫群众不仅有大病保险、社会医疗救助,还有长期护理保险,完备的政策体系、高效的救助中心、科学的管理平台,牢牢地兜住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

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救助资金548.3亿元,实施医疗救助2067万人次、临时救助225万人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55万人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9.47万人、特困供养对象20.88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年增长率分别达8%、11%;为121.76万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和护理补贴;为62万困难残疾人、47.4万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孤儿集中养育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158元、1470元。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不断升温的“民生温度”。

精准供给,服务模式越来越多

婚丧嫁娶皆民生。民政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什么?是老人在家门口助餐点吃上“暖心饭”,是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度暑假,是好日子里新人如愿领到红本本……在江苏,这些基本服务的保障水平,正在逐年提升。

无锡市儿童福利院里有3名特殊的孩子,他们不是孤儿,却以福利院为家。因父母服刑,监护职能缺位,他们成了困境儿童,福利院困境儿童保护中心立即补位。社工白天接送他们上下学,晚上做课业和心理辅导,安全和温暖持续包围着他们。如今,全省各地都在为困境和留守儿童保护设立专门的“关爱之家”,引入专业组织,呵护他们的成长。

民政基本公共服务不仅要有,还要越来越好。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空巢老人的生日有专业社会组织帮忙张罗,老年人血压血糖有专业人员上门测;失独家庭老人每半个月有固定社工上门陪餐……江宁区财政一年拿出1000万元购买社会服务,化解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等问题。细致、温情、专业,按需精准供给,让居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养老床位67.49万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24.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7.4张。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07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80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4万家。江苏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婚姻登记制度;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监护范围;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全覆盖。2013年至今稳妥推进6个县(市)改区,撤并13个市辖区和165个乡镇,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的日臻完善,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多元共治,“毛细血管”越来越畅

“小栖”你好,我家对面施工噪音大怎么办?“小栖”你好,小区中心花园建设方案我有建议……“小栖”是南京市栖霞区居民对“掌上云社区”智能管理员的昵称。当地民政部门牵头开发的“掌上云社区”为居民在线咨询、政务办理、民主协商提供24小时线上共享平台。“小栖”还能自动归集十类社情民意“大数据”,让决策者知道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大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

多元共治促进服务资源下沉,智能系统打通“毛细血管”。近几年,我省基层治理创新活力日益增强,涌现出“政社互动”、社区“减负增效”、“三社联动”等一批改革成果。90%以上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400平方米的省定标准。所有村都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协商民主和“微自治”让群众更有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一个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还取决于专业人才的能力。张家港已有2547人成为持证专业社工,居全国县(市)首位,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达20.2人,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医疗社工、矫治社工、心理社工……在全省城乡社区、各行各业,如今都能见到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的身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力量更多元,治理更有效。全省已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9.4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持证社工达5.57万人,居全国第二;注册登记志愿者达1578.7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9.6%。我省还连续五届领跑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培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激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活力。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