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网购狂欢节应理性消费
- 2014年11月10日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提要:光棍节网购潮来临,网络、电视等媒体充斥着各种疯狂促销活动。受商家利益驱使,我县不少市民已卷入这场购物狂欢,然而网购陷阱重重,稍不留神就被欺诈。
光棍节网购潮来临,网络、电视等媒体充斥着各种疯狂促销活动。受商家利益驱使,我县不少市民已卷入这场购物狂欢,然而网购陷阱重重,稍不留神就被欺诈。
经过电商连年热炒,光棍节俨然成了购物节,去年“双11”,淘宝销售额高达350亿,瞬时引起国内外哗然。这一天对男人而言注定是一种痛,单身的男人愁对象,恋爱的男人愁钱包,网友把这一天解读为“要要要要”!
“双十一”,其实不便宜
每到“双十一”,商家便会推出众多的优惠活动,诸如“惊爆价”、“限时秒杀”、“买满减赠优惠券”等,今年更有众多商家抢占先机,推出了享受预购价提前付定金活动。然而,眼尖耳细的消费者会发现,市场中惊爆价原价卖,一年365天都在限时优惠,优惠券诸多限制,秒杀基本抢不到的例子屡见不鲜。
市民张小姐去年“双11”花了将近万元,大到家电,小到日用品,但还是留有遗憾,由于网速不给力,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没能抢到。今年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备战”,先把宽带从1M升级到6M,再把中意的衣服、护肤品等一股脑儿放进购物车,静待11日凌晨的“鼠标大战”。
“年年盼‘双十一’,年年怕‘双十一’啊!”自称“剁手族”的陈小姐是位全职太太,平时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上网,逛购物网站已成为她的习惯,每个月网上购物支出占她每月支出的大头。“去年‘双十一’,我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很无聊的跟踪了所拍物品的价格……发现真正打折降价的商品不多,说是全年最低价,可能次日就恢复了所谓的‘原价’,原价和优惠价差了没几块钱。”
陈小姐告诉记者,她还发现不少店家存在“双十一”时提高商品原价,再进行折扣的情况,"我现在还是热衷于网购,但一些标价较高的产品最终还是会选择去实体专卖店,因为我觉得网上的报价太过于随意,有糊弄消费者的嫌疑。"陈小姐说。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网络热购还需冷思考,一些消费陷阱不得不提防。许多商家采取先提价后降价的把戏,迷惑消费者。也有一些人经不住价格诱惑和跟风心理,掏光腰包买下大堆根本用不着的商品,最终演变为一种参与式的购物狂欢。
“双十一”有实惠,冲动消费易后悔
虽然“双十一”促销隐藏着这样那样的猫腻,但是一个节日既然能引起如此大规模的关注,影响力堪比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其后必然也是有足够多的“真实惠”,否则也不可能引发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去争相购买。
“我10月份就开始关注‘双十一’活动,今年不少店铺推出了预购活动,我‘待发货’里已经有15笔订单了,都是付了几十到一两百元定金的,要等到活动当天付尾款,现在真有些忐忑。”“网购达人”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家里装修,她需要购买不少家居用品,看到有折扣就付定金,就怕抢不到优惠价,但冲动消费过后,发现不少东西可以再考虑或是货比三家,但已经付了定金,定金不能退款,这让她有些烦恼。确实,促销活动真实惠的背后便是人们蓬勃爆发的购物冲动,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当然,还是会有一部分人面对汹涌而来的购物潮保持理性,比如某些单身人士或是“看得住媳妇”的男士,对于他们而言,“双十一”跟任何一个平常日一样,都是商家造出来的“节日”,具体做购买决定还是视自己的需求而定,与节日没有多大关系。
对于聪明的买家来说,何时出手都能买到便宜的东西。同理,对于聪明的卖家来说,“双十一”绝对是爆发的绝好机会。面对汹涌而来的购物冲动,人们还是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多看看银行余额,看好自己的钱包。
一句话,花钱要谨慎,购物当理性,管它什么节。你说呢?(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