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娱乐>正文内容
  • 评:屠呦呦与黄晓明敌不过媒体人一场秀
  • 2015年10月20日来源:中国娱乐网

提要:一个是奢侈浪漫文化的代表,一个是苦行文化的代表,一个是戏子,一个是科学家,这种报道方式不知不觉就会把大众的舆论导向带偏。对于大众而言,快餐式的娱乐消费自然比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要有意思的多。所以文章里讲道:当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这也的确成为我们反思的问题。

最近,有一篇文章的观点很流行《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敌不过一场秀》,文章的观点认为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全是后者消息的时候,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由此,他认为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居然抵不上一场婚礼,一个对人类进步具有推动作用的本土诺贝尔获奖者抵不上作秀的明星。

在我们当下的舆论环境下,黄晓明的婚礼的确在国庆前就已经被吵得沸沸扬扬,婚礼细节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媒体勾勒出了一幅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画面。5号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这一好消息传回国内,一场看不见的媒体之战又开始了。我看到的大多数报道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屠呦呦研究团队背后的故事,比如“190次失败发现青蒿素”、屠呦呦团队在研究青蒿素时条件多艰苦云云。这种荒唐又荒谬的文化意识,我们把它叫做“苦行文化”意识——宣扬文化人及一切文艺家人生苦难价值,并装出很虔诚很动情的样子,推行对那一种苦难的崇拜与顶礼。

一个是奢侈浪漫文化的代表,一个是苦行文化的代表,一个是戏子,一个是科学家,这种报道方式不知不觉就会把大众的舆论导向带偏。对于大众而言,快餐式的娱乐消费自然比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要有意思的多。所以文章里讲道:当虚荣成为风尚,看脸成为审美,娱乐成为主流,浮华成为氛围的时候,下一个诺贝尔奖,真的会从中产生吗?这也的确成为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想,争论的重点并非黄晓明与屠呦呦谁拥有的版面多谁就占据了主导权,谁就拥有了话题,争论的重点应该放在大众媒体该如何将过重的娱乐情绪转变到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思维方式?如何正确的引导主流价值观,让娱乐成为谈资,将理性回归到我们的中心议题?这时候,有人会提出反驳意见,他们认为搞学术的应该坐冷板凳,不应该给予媒体报道;明星本就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职业就应该成为谈资。

但是,我认为尽管学术研究不应该过多的被打扰,但是也不能长时间的消失于媒体的关注范围之内。我们都知道“拟态环境”——即媒体通过对新闻的选择构建出的虚拟环境。如果媒体能够对科学人文有选择地进行报道,报道方式也可以选择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科学与人文接地气,逐步在受众心理培养出科学人文意识。当然,我也不否认明星八卦可以调剂生活,但是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抵触的思想,比如拜金,浪费等就没有必要大幅度的报道,这些都是明星的私事,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没必要羡慕,仅仅作为谈资就好。

所以,我们的舆论导向是否营造出了合理的舆论环境这仍然值得商榷。如果受众总是过量的接触过于刺激性的信息——金钱、性、暴力等,我们的欲望就会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永远也关不上。这场秀,说到底不过是媒体人自导自演的一场秀,我们也只是演员配合着演戏罢了。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