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文章:社会不应过度关注“神童”
- 2014年06月02日来源:参考消息
提要:失去数学家并不是唯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多不成为数学家的数学专业人才——更多数学专业的医生、更多数学专业的高中教师、更多数学专业的首席执行官、更多数学专业的议员。如果我们不抛弃只有神童才值得学数学的成见,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31日发表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教授乔丹·埃伦伯格的文章称,社会不应该过度关注“神童”。
文章写道,在我孩童时期,我是个“天才”。我两岁时开始阅读。我能在5岁时心算两位数乘法。三年级时,我乘车到当地初中上几何课。
天才教育的许多拥护者因我这样的孩子而感到欣喜,他们认为我们是一种自然资源。范德比尔特大学心理学家戴维·卢宾斯基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将解决所有的难题。精神分裂症、癌症——他们将打击恐怖主义,他们将带来能推动经济发展的专利和科学创新。不过在为正常发育的孩子设计的学校里,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机会。”
在我还是孩子时,听到这种说法时会感到相当得意。但现在,我认为我们不是对少年天才的关注过少,而是对他们的关注太多了。
卢宾斯基和合作者卡米拉·本博主持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数学超常青少年研究项目,这是迄今为止跟踪天才儿童发展历程的最雄心勃勃的项目。1983年以来,该研究追踪调查了几百名13岁前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中数学至少得700分或语文至少得630分的学生——每1万名学生中,只有一人能在这个年纪得到这样的分数。这些学生现在都已40多岁,几十年来,他们定期提交有关自己学术和职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他们的情况相当不错:约44%的人拥有博士学位(普通人群的比例只有2%);他们的收入中位数为8万美元,是同龄美国人平均收入的两倍;还有两名前神童是哈佛教授。这些孩子没有在发出明亮的火焰后熄灭。他们起点高且不断前行。
然而事实是,天才不是数字。我们决不会指望通过计算孩子在10岁时认识的单词量来找出未来的伟大小说家。对天才的崇拜往往低估了勤奋和如今被心理学家称为“毅力”的有益坚持的价值——更不用说创造力、洞察力和品位了。
我们中在13岁时在SAT考试中得高分的人,比普通美国人拿到博士学位的可能性高20倍。由于我们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只有万分之一,因此仍有99%的科学进步是由未能在年幼时进入天才俱乐部的其他孩子做出的。我们这些天才不会解决所有难题。大多数神童事业有成——但大多数事业有成的人并非神童。
教数学最痛苦的一个方面是看到学生被对天才的崇拜毁掉。这种崇拜告诉学生,除非你在数学上最优秀,否则不值得研究数学——因为只有那些极特别的少数人的贡献才算贡献。
失去数学家并不是唯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多不成为数学家的数学专业人才——更多数学专业的医生、更多数学专业的高中教师、更多数学专业的首席执行官、更多数学专业的议员。如果我们不抛弃只有神童才值得学数学的成见,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