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新报:高考仍是中国底层民众上进的“独木桥”
  • 2014年06月12日来源:参考消息

提要:文章表示,高考改革之后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教育产业化所带来大学成本的增加。中国社会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恰恰是要解决社会流动性。就在去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还提到当前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偏少的问题。


6月9日下午,大批考生从南京一处高考考点内轻松走出。当日,随着江苏等地2014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束,中国高考落下帷幕。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比2013年多27万人,增幅3%。中新社发 泱波 摄

中新网6月12日电 每年6月是中国的高考季,自然也充满了各种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文则称,高考的真正意义还藏在中国的历史之中。分析表示,如果中国希望有一个长治久安之策,高考制度不但不应弱化,更应该恢复其选贤任能的职能,给底层民众一条上进之路。

文章说,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是相对稳定的,但从隋唐开始,现代人常常大加挞伐的科举制度,却由于其相对公平性,给了下层民众一个宝贵的上升机会。像北宋时就实行严格的糊名、誉录、殿试、防范权贵子弟等制度,故而宰执之臣当中,有很多清寒子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相对流动,防止阶层固化而形成经济、政治利益上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一直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重要原因。

分析称,21世纪以后的中国问题也与此有关。回顾一下1949年以后的历史就知道,直到1990年代之前,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扁平化的社会。任何一个人哪怕出自完全赤贫的家庭,因为学费的低廉,任何人只要通过高考就无需为别的发愁,一定能获得直到大学完成的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科举承担官吏铨选责任一样,那时的高考也同样为中国各级机构输送新鲜的血液。

一般人只要获得中专以上学历,毕业后不但会有一份工作,还可以获得一个“干部”的身份。这就在很大意义上,解决了大量相对有才智的平民上升之路的难题。

文章表示,1990年代中期以后,即使在中国第一流的高校拿到博士学位,前途还是一个未知数,更不用提普通没有背景的清寒之家了。

文章认为,高考铨选官僚,单一、严苛而公平的标准,也就是被人诟病却实际上少有空子可钻的考分决定制。

文章表示,高考改革之后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其教育产业化所带来大学成本的增加。中国社会目前的一个关键问题,恰恰是要解决社会流动性。就在去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还提到当前高校农村学生比例偏少的问题。

文章指出,如果中国希望有一个长治久安之策,高考制度不但不应弱化,更应该恢复其选贤任能的职能,给底层民众一条哪怕只是独木桥似的上进之路。(纪赟)



责任编辑:周锦秀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