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财经> 产业经济>正文内容
  • 刘胜军:总理提问很犀利 座谈会比较学术
  • 2014年07月25日来源:新京报

提要:生于1974年,经济学博士,现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曾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著有《谁伤了你的幸福:变革时代的纠结、迷惘与不公》、《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等。

生于1974年,经济学博士,现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曾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著有《谁伤了你的幸福:变革时代的纠结、迷惘与不公》、《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等。

7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这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两年内的第五次“总理座谈会”。在这些座谈会上,经济学者已从官方智囊拓展到民间智库,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这次,经常以“批判者”角色出现的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与宋国青、李稻葵(微博)、赵晋平、刘迎秋、柴强一起成为总理的座上宾。

去年,“70后”的刘胜军在新京报发起的“中国青年经济学人”活动专题报道中,曾发表《期待经济改革“顶层设计”》。

7月24日,刘胜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讲述他参加总理座谈会的台前幕后。

“怎么被选入的,我也不知道”

“又过了几天,打电话来说定下来了,7月15日参加总理座谈会,同时安排了发言题目。”

新京报:你是怎么被选入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

刘胜军:具体是怎么被选入的,我也不知道。座谈会一周前,国办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又过了几天,打电话来说定下来了,7月15日参加总理座谈会,同时安排了发言题目,谈“经济改革和转型发展”,发言时间10分钟,让我准备发言提纲。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为什么入选?

刘胜军:我长期围绕经济体制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进行思考),经常发表一些专栏或观点,2013年出版了新书《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成为改革领域里比较活跃的学者。

国务院座谈会邀请什么样的学者,应该是有所考虑的,包括会研究这个学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逻辑是什么。

新京报:你觉得这次座谈有什么特色?

刘胜军:这次参加座谈有6个学者,每个人都代表不同的领域。6位经济学者发言的题目,反映出决策者的三大关注点:增长动力、风险防范与改革落地。

从增长动力角度,有两位专家分别谈了出口形势、公共消费性投资;从风险防范角度,有两位专家分别谈了房地产、金融形势;从改革落地角度,有两位专家分别谈了经济改革与转型发展、民营经济。

总理的提问很犀利

“总理对每个人的演讲听得都很认真,提问也很有质量,问得很到位、也很犀利。”

新京报:参加座谈会之前有什么期望?

刘胜军:我最希望传达的声音是中国经济改革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决策层应该关注改革执行力。三中全会里很多很好的改革措施,能不能落实下来,今年是很重要的窗口期。

另外,我也希望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比如现在具体需要怎么刺激?改革现在到底有怎样的突破口等,希望有机会跟高层表达。

新京报:现在看,这个期望达到了吗?

刘胜军:当然达到了。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我坦诚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第二,总理听得很仔细,对每个人的演讲听得都很认真,提问也很有质量,问得很到位、也很犀利。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总理在会议总结的时候,非常自然地把几位学者谈到的观点融合到自己的发言里。

我在发言中用一句“有恒产者有恒心”来说明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总理在总结发言时也提到了这句话。我觉得我的期望值已经达到了。

新京报:能否举个例子,总理的哪些提问让你觉得很有质量?

刘胜军:比如,有的学者在演讲里讲了很多数据,总理就会问,“有些数据很奇怪,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这是很认真的态度,因为经济决策是靠数据的。

再比如,有些学者提了很多建议,总理就会问你的想法是否可行,后果如何,和法规有冲突吗?

还有一点,总理不回避问题。比如我提出“民营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没有信心”,这个观点可能有些“刺耳”,但他没有回避,而是刨根问底,让我具体说一下为什么。

新京报:除了混合所有制,还谈了什么话题?

刘胜军:我的主要话题是经济增长模式如何转型、体制改革怎么推动、当前刺激方法如何创新(例如减税)。混合所有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一个建议。

总理主要问了这个问题,可能他关注这个问题,也可能是他认为我没有把观点表达得足够具体。如果他不追问,我的确不会细述,毕竟时间只有10分钟。

总理说政府职能仍存一些错位

“总理说,虽然新一届政府取消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目前各级政府职能仍存在一些错位。”

新京报:整场座谈会,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胜军:总理是“改革先生”,始终强调体制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比如已经推开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总理说已经取得显著效果。总理对改革效果是有信心的。

新京报:总理有提到对当前改革难点的看法吗?

刘胜军:总理说,虽然新一届政府取消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目前各级政府职能仍存在一些“错位”:“不该管的管得过多,该管的又没管到位。”有些审批事项还没有完全取消、下放到位;一些官员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现象。

座谈会比较学术

“我觉得座谈会比较有深度,也比较学术。确实有点儿像大学研讨会。”

新京报:座谈会是个什么流程,会场的气氛如何?

刘胜军:会议从下午3点到5点,差不多两个小时。总理既是主持人,又是会议总结人。

新京报:有人说总理座谈会,就像“大学研讨会”。就你的经历,觉得像什么?

刘胜军:有点儿像,毕竟总理是经济学博士,开会时能感到他的专业功底。

比如有人说,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债务占GDP比重过高,其实并不高。这时候总理插话说:外国人所指的,应该不是中国整体债务过高,而是中国企业部门负债太多。

能说出这样的话,需要相当多经济学功底,同时也需要平时很关注债务问题,包括海外的研究。我觉得座谈会比较有深度,也比较学术。

新京报:还有哪些难忘的细节?

刘胜军:会后总理和大家握手,知道我是上海来的,就要我多研究研究自贸区。他见到上海学者就想到自贸区,这说明自贸区在总理心中有分量。

总理没说7还是8

“总理没有说7还是8(指GDP增长率),只是说要认真研究潜在增长率是多少,这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新京报:林毅夫也多次参加总理座谈会。你之前批评过林毅夫的“中国未来经济20年8%增长”的观点。这次相关议题有提及吗?你觉得总理更倾向哪一种观点?

刘胜军:这次他没有来,我也不可能在会上批评林毅夫的观点。

总理是非常务实的,总理没有说7还是8(指GDP增长率),只是说我们要认真研究潜在增长率是多少,这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新京报:概括而言,你认为总理传递出来的倾向性是什么?

刘胜军:第一,要释放市场的力量。第二,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关键是改革。



责任编辑:段雅娟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