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殖放流让连云港海州湾中国对虾资源增加
- 2014年12月15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吴卫强表示,此次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意义重大,将对我市海州湾国家级中国对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方向以及未来增殖放流品种、地点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州湾渔场资源恢复。(
12月15日讯 日前,《2013年度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出炉,这意味着由市海洋与渔业局、上海海洋大学及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实施的、历时1年之久的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连云港市连续第二年对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进行效果评估并形成报告,也标志着我市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监测工作取得新突破。从此次效果评估来看,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显著,中国对虾资源近两年明显增加,其分布范围有向外海移动倾向。
据了解,自2005年开始,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便组织在海州湾实施规模性的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放流数量从2005年的604万尾攀升至2013年的5.77亿尾。仅自2009年“海州湾中国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以来,我市就共计人工增殖放流中国对虾15亿多尾。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增殖放流行动,到底效果如何呢?据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负责人吴卫强介绍,为了解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2012年至2013年,市海洋与渔业局正式由市海洋与渔业局、上海海洋大学及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展海州湾中国对虾跟踪监测,研究中国对虾数量变化情况,量化评估增殖效果。
2013年5月,评估团队在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海域,设置了20余个站位,对中国对虾放流海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同年6月,我市在海州湾进行了中国对虾的放流工作;8月、9月、10月,评估团队又分别进行3次放流效果跟踪调查。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全面与准确,评估团队还前往赣榆区海头中心渔港、墟沟码头及水产市场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从分布范围来看,海州湾中国对虾8至10月份,主要分布在海州湾近岸海域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海域。回捕率是评价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内容。2013年,我市中国对虾的捕捞量为384吨,共投放中国对虾苗种5.77亿尾,计算回捕率为1.62%。而中国对虾苗种100元/万只,5.77亿尾苗种花费了577万元,而捕捞上来的对虾单价可以卖到150元/公斤,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经济效益明显。
吴卫强表示,此次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意义重大,将对我市海州湾国家级中国对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方向以及未来增殖放流品种、地点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保护海洋生态,促进海州湾渔场资源恢复。(记者 刘安琪 通讯员 丁艳峰 吴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