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江苏>正文内容
  • 高招咨询会家长误区多 "经管"大热外省高校遇冷
  • 2014年06月26日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提要:家长应当理性起来,你没有那么高的分数,就应当有所取舍。不管报学校或者专业,平行志愿之间都要有个极差 ,不能三个志愿都报相同档次的、没有差距的学校和专业”厦门大学江苏招生负责人杨老师说。

新华网南京6月26日电(庞雪汀)6月25日上午,继江苏省高招省控线公布后的第一场高招咨询会在南京新庄国展中心举行。记者探访咨询会现场看到,大多数的考生、家长已经根据分数和排名对想要报考的学校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但在填报志愿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忽视自身兴趣,盲目追捧经管、金融等“热门专业”的考生和家长不在少数。同时,很多考生、家长还有着很浓的“地方主义”情结,南京本地高校的招生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大部分外地高校则门可罗雀。对此,在场的各大高校负责人呼吁广大考生,在专业、地域的选择方面应多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理性决定。

误区一:忽视自身兴趣 一心扑向“热门专业”

“很多考生和家长通过分析分数排名,在选学校方面都比较有把握了,但是在选择专业方面还是比较盲目,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招办副主任王桢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南师大的强势专业有哪些?哪些专业我选比较好?也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甚至问我,‘我这个分填哪个专业比较好?’实际上,选专业不应该完全依据自己的分数,而是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兴趣。”

王桢认为,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学习特长和兴趣爱好,对自己的专业取向进行综合的评价。“从选择高校方面来看,考生应该优先选择985、211高校;如果特别喜欢某个专业的话,应当要问下高校能不能转专业。在南师大,我们每年有400到600个学生转专业成功。”王桢说。

南京财经大学招办副主任衣林认为,考生应当对在高中时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规划,以此为依据来选择专业。学生应当想清楚自己将来是要就业、考研,还是出国,要结合自己的分数,按照相应梯度选择专业。

误区二: 跟“经管”有关都是“高大上” 学了金融就能去银行

记者从多家高校招生负责人处了解到,经管、金融类专业是家长当天咨询较多的专业,然而实际上,很多家长都对这些专业缺乏基本的理解,只要是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专业,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选报。

复旦大学江苏招生组负责人赵老师表示,江苏考生一直都比较青睐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再加上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很多考生都觉得学这个专业将来能够留在上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许多家长对专业的理解都还停留在对文字的解读上。例如,看到‘金融’立马就跟银行划等号,看到‘证券’立马就跟证券公司划等号。实际上,他并不了解这个专业的课程是什么,行业背景是什么 ,支撑专业学习的骨干课是什么。像计算机专业、金融、财经类专业都要求孩子今后高数要好,以后把高数学好研究这些科学才有了起点。结果我们发现,有些人是为了更好地打游戏,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资深教育专家戚若予说。

误区三:“鱼”和“熊掌”都想要 学校、专业都要好

“现在有些家长啥都想要最好的,学校也要理想的,专业要理想的。家长应当理性起来,你没有那么高的分数,就应当有所取舍。不管报学校或者专业,平行志愿之间都要有个极差 ,不能三个志愿都报相同档次的、没有差距的学校和专业”厦门大学江苏招生负责人杨老师说。

复旦大学江苏招生组负责人赵老师建议一些分数比较高的考生可以优先考虑学校,其次考虑专业。“分数高的话当然是先选择学校,如果不喜欢的专业话入校之后可以提出换专业。如果你一定要死掐着专业,事情就难办了。其实就专业来说,入校之后不仅可以转专业还可以选第二专业,路很宽。我们复旦每年600个换专业的名额,只要学生达到一些基本要求都可以转专业。”赵老师说。

 误区四:“本地的才是最好的,外省的太远不想去!”

考生石瑀婷今年高考考了378分,是南航附中的理科高考状元。成绩优异的她对自己即将选择的专业和学校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不过,她也告诉记者,自己还是会比较优先考虑南京本地或者本省的高校,不想离家太远。“我会优先考虑南京的学校,我班上有很多同学想法也跟我差不多。”石瑀婷说。

在咨询会现场,记者采访发现,与石瑀婷一样想报考本地高校的学生不在少数。

“报学校的话肯定还是本地的好哎,我爸爸妈妈都希望我在南京读书,离家近,好学校也多,而且还有机会跟以前的高中同学经常出来聚聚。”考生小王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招生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很多江苏考生都对哈工大这种处在东北的学校怀有误解。“南方考生对咱们哈工大的印象基本有这么几个:冷、没米饭吃、没水洗澡。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考生需要的我们这都有。”这位负责人笑着说。

“很多考生不愿意填外地的高校,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如果你从小生活在一个地方,大学又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去读书,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也是一种阅历的积累。”教育专家戚若予说,“学校、专业、地域都是考生填报志愿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这是一次价值观的选择,它取决于你想要什么生活,想要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