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作松:打快板 说抗战 革命故事代代传
- 2015年08月11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年来,张作松作为快板老师,先后教授3000多名小学生通过学习快板,让他们记住了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那段悲壮历史。
眼下正值暑假,大多数孩子都在忙着上文化课、音乐、美术等各种培训班。而在赣榆区,有这么一群孩子却对快板情有独钟,打的不亦乐乎,他们之所以学习快板,都是源于一位和抗日战争有着密切关系的老人——张作松。
《抗日山》:“你要问我们今天唱的是哪座山,它就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
暑假期间,每天上午,在赣榆区实验小学,清脆的竹板声就响彻校园。10多个孩子正在有板有眼地打着快板,讲述抗日山的故事。他们中小的7、8岁,大的12、3岁,而教孩子快板的就是眼前这位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张作松。
张作松:“现在正在教什么内容呢?我们赣榆不是有个抗日山,抗日山有很多抗日的故事,我就把抗日山编成一系列的故事。”
张作松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就喜欢打快板,退休以后,就萌生了教孩子学习快板,普及发生在赣榆的抗战故事的想法。老人之所以对那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都源于他的父亲。
张作松:“因为我父亲就是八路军,是烈士,40年参军,46年牺牲的,他去世的时候多大,29岁,正好刚生下我1岁,我46年1月份出生,他10月份就去世了。”
29岁!为了民族抗战,父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对于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张作松来说,几十年来,只能凭着爷爷留下的这几张父亲的照片和书信等物件,来反复勾勒父亲的形象。
青山有幸埋忠骨。张作松的父亲牺牲后,组织上将其安葬在赣榆的抗日山烈士陵园。每年,张作松都要来到抗日山,看看父亲,和父亲聊聊天。 随着年华日渐老去,张作松对父亲的思念也越来越浓。退休后,他开始走访当年父亲参加抗战的地方和亲历者,尽量让父亲在自己的脑海中变得清晰和深刻。
张作松:“我去过抗日山、小沙、还去过山东的莒南、济南等地。”
在找寻父亲记忆的过程中,张作松对抗日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来知道那段历史。而快板就成了他讲述和传承那段历史最好的途径。
快板老师张作松:“我觉得对他也是一种安慰,对他抗战和爱国思想也是一种继承和发扬,不仅我要学,而且也要教孩子学,这不是一种继承和光大嘛。”
张作松儿子张庆:“他作为70多岁的人,一忙起来就忘记自己的年龄,我们经常奉劝他,他也不听。”
多年来,张作松老人的足迹走遍了赣榆和抗日战争有关的角角落落,就是为了搜集到第一手素材,让创作出的快板作品更加符合历史原貌。经过实地走访和搜集,张作松先后创作出《抗日山》、《小沙东 海战》、《墓碑的故事》等多个脍炙人口的快板作品,而这些抗战题材的故事也已经被孩子们所熟知和铭记。
小学生:“以前我不知道,现在学了快板我就知道了赣榆区抗日山和小沙那边发生的抗日战争故事。”
小学生:“学了快板以后,我知道了符竹庭、汉斯希伯和小沙东海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年来,张作松作为快板老师,先后教授3000多名小学生通过学习快板,让他们记住了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那段悲壮历史。
记者:“因为珍爱和平,我们铭记历史。张作松老人再用他的方式传承着抗日故事,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牢记那段历史,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