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弘扬地域民俗文化 促进民俗旅游发展
  • 2016年07月20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弘扬地域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潮流。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是民俗旅游蕴含的神圣使命。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弘扬地域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潮流。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是民俗旅游蕴含的神圣使命。

“踏进黄昏何所求,故土乡愁涌心头。青春心醉山海梦,霜鬓情钟民俗游。常慕彭祖隐山野,敬佩匡衡终封侯。名乡古镇载青史,书香门第美名留”。连云港具有开发观光民俗旅游、度假民俗旅游、生态民俗旅游的丰富资源,弘扬地域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时不我待。

国学经典《管子·正世》曰:“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民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过一代一代人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为本,俗透雅”,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幸福家园,需要民俗旅游事业助威。

古海州(今连云港)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有“少昊之国”、“东胜神州”、“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谓,现代人称连云港是“一带一路”枢纽、桥头堡。这里,一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六七千年前已展现原始农业文明和山海乡土民俗雏形。1959年和1978年在锦屏山南麓二涧和东海县发现了迄今为止东南沿海地区唯一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遗迹;标示农业文明的“将军崖岩画”,7300—6500年前的新县“北辛文化遗址”、6500年前伊山女性氏族社会的“石棺墓遗址”、4300年前中云远古城市的“藤花落遗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处处、件件都证明,这里是远古三皇五帝及“大禹治水”建功立业之地。

《禹贡》、《山海经》曰“东南海中有大壑,谓之郁洲”,郁洲即云台山也。云台山古有“尧帝庙”,开创华夏庙宇祭祀伟人先河;尧帝派羲和在东磊旸谷观天测海、制定农时季节,今“太阳石祭坛”犹存;东海羽山的“鲧殛羽山”、“禹生羽山”、“大禹治水”遗迹历历在目;“舜帝采吃云台山‘长寿草(五加皮)’,寿高112岁”及“舜葬苍梧”《史记》俱有记载;大寿星彭祖、中华第一名相伊尹隐居云台山、大伊山,孔子登临孔望山,秦始皇设立“秦东门”并派徐福东渡扶桑,汉代“匡衡‘凿壁偷光’”原址在朝阳刘巷,“汉东海孝妇”传说发生地在新县,田横、吕母避难隐居地在云台山等历史遗迹、民间传说载于连云港各类方志、文集、宗谱;海州先秦时期置县,公元前212年建郡,1500年前设州,拥有“孔望山摩崖造像”、“五大宫调”、“淮海戏”和九庵十八庙等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连云港有国家和省市文保单位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205项;连云港又是中华名著《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诞生地;唐宋时形成海州山海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盐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醋文化”都极具地域特色,酿造的“汤沟大曲”、“海州辣黄酒”、“新浦玫瑰露”、“桃林大曲”、“汪恕有滴醋”,炒制的云雾茶、糯米花茶,灌制的“黄四麻香肠”,烤制的“擦酥小脆饼”、“灌云大糕”、“赣榆煎饼”,烹调的“灌云豆丹”及“穿海州、吃板浦”名扬大江南北,浓郁的地域民俗文化、独特的民俗产品,是连云港的瑰宝。这些“海古神幽”民俗文化资源涵盖了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打造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游精品景区,整合山海风光游、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连云港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金字招牌”必将越檫越亮,魅力四射。

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性的东西比许多物质产品具有更为坚韧的扩散能量,它们往往过往而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积淀,呈现为人们的精神、情感或生产、生活形态,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情怀、一种温暖、一种影响、一种力量。已消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旧风遗俗为什么一刹时“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统复苏、民俗风情再现,民俗旅游产品呼之欲出,只有在汉“文景之治”和唐贞观、开元盛世,北宋太平兴国盛世、清康乾盛世和当代盛世才会出现。古往今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人君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彪炳史册。中华优良民俗文化,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晴雨表。

当代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活跃,大多受之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顽强。经济学家比喻这是无形的手。为什么这只手托起民俗产品、民俗表演、民俗旅游?而且乐此不疲,愈来愈加热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当然,如今的民俗产品不是简单的复旧,“穿海州”不再是古时一抹黑、蓝色的“长袍大褂瓜壳帽”古朴模样,增加了大红大紫、喜庆、新潮元素;“吃板浦”也不仅追求虾鱼鳖蟹、山珍海味,而更讲究强身健体、美容减肥、延年益寿、色香味俱全;建国前用绳子编织的绳结,现在突然博得“中国结”称号,成为巧手姑娘工艺品,不仅用红绳编织,现在配上各种彩色、吉祥物、花卉、图案,进行了现代化组合,小的成为随身挂件,大的作为室内外布置的装饰,十分醒目、大气,成为古老民俗和新风尚优美亮相,风靡全球;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国家大奖的汤勾酒、新浦玫瑰露、云台山云雾茶,还有连云港特产“汪恕有滴醋”、“黄四麻香肠”、“海州辣黄酒”、“红香溢樱桃酒”、花果山风鹅、朝阳葛藤粉、板浦小脆饼等古老产品都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开发成高中低档系列产品;打上民俗符号的“灌云豆丹”、“刘顶狗肉”、“李记卤货”、“板浦凉粉”、“赣榆虾酱”、“老海边沙光鱼汤”、“桃林烧鸡”、“白塔埠蹄髈”等普通食品,使品尝同时吃出了文化;许多大娘、大姐剪纸,50年前主要是剪一些福、寿、喜字和喜鹊登枝、鲤鱼跳龙门的窗花、门挂,现在又剪刻出一批批妙趣横生的连环画,布置在房间里,又喜庆,又栩栩如生;赣榆煎饼,过去只有小麦糊、杂粮糊、地瓜干粉糊摊的三种,是穷人的家常便饭,现在开发出“海味”、“果味”、甜、咸、麻辣、咖啡、荞麦、精粉等样式品种,堂而皇之端上了中高端宴席,进了超市,成为精美的馈赠商品、旅游食品;汪恕有滴醋厂在做大、做强、做优“醋文章”同时,又推出适应旅游、保健需要的保健“醋饮”系列,一上市就好评如潮;花果山下云台农场走出粮食种植单一模式,开发出万亩“‘莲文化’荷花园”,弘扬中华民族“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质,赏花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海州区把城乡结合部的荒滩改造为“月牙岛湿地公园”,种植400亩濒临灭绝的薰衣草,蓝里透紫,绚丽多姿,同时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一开门迎客就受到海内外游客“点赞”;名乡古镇板浦、新县、南城、温泉、青口等正统筹规划,利用各自悠久历史、风俗民情,打造特色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中云云龙涧、朝阳白龙涧、灌云石佛寺、灌南二郎神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并与《西游记》、《镜花缘》文化对接,引领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效推进连云港大旅游、多样化格局。

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地方经济繁荣昌盛。正在汹涌到来的民俗文化游热潮,把传统打鱼(钓鱼)、捉蟹、赏花、采摘、陶吧、编织、雕塑、剪纸、茶艺、插花、面塑、盆景、种菜、根雕……这些挣钱谋生的劳动,演变为现代游客为之付钱的“农家乐”、“渔家乐”、“山村乐”等具有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娱乐的活动,形式依旧,追求各异,特别受到年轻夫妇和少年儿童喜爱。时下许多历历在目的民俗事项,似旧非旧,已与原初形态不可同日而语,更具观赏性、艺术性、参与性、休闲性、娱乐性、针对性特色鲜明,发展民俗旅游产业,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何乐而不为。

民俗文化的传承,民俗产品的复活,民俗旅游产业的开发,不是原样的复制,而是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国内外专家共同认为,民俗产业要科学处理好“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的关系和“存古、复古、创古”的关系,通过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策略性运作,融入现代人的意识和崇尚,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喜爱,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古老的宗教文化,婚嫁、丧葬、祭祀、祝寿礼仪,祖训家风、乡规民约、宗族观念及“水崇拜”、“树崇拜”、“石崇拜”和天地神灵信仰、良辰吉日信仰、山盟海誓信仰、风水宝地信仰、“三从四德”信仰、“占卜算命”信仰等传统民俗习惯,其中有许多不科学、甚至落后迷信成分,与现代倡导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不合拍,甚至背道而驰,我们在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乡土民俗旅游产业时,要旗帜鲜明剔除其中糟粕,使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成为“软实力”,产生“正能量”。

连云港古老而神奇,2015年名列“中国百强文化城市”第31位,已有五项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文物遗存和丰富多彩的乡土民俗文化。“穿海州,吃板浦”,五大宫调、淮海戏、工鼓罗、童子戏几百年前就响彻海赣沭灌。汤沟酒、板浦醋、板浦香肠、海州辣黄酒、樱桃酒、朝阳葛藤粉、云台山云雾茶、灌云大糕、擦酥小脆饼均为港城一绝。作为鲜活的风俗习惯文化遗产,是“文化连云港”的根基和标志。民俗文化能唤起人们对童年、对祖先、对民族的想望、回忆和自豪感,在亲切想望中抒发“爱我中华”情怀。民俗产品、民俗表演、民俗旅游、民间技艺都可称为文化商品,旅游产品。可这些商品不同于锅碗瓢盆、电器家具,而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人们重现对它的眷顾,既是民众现实精神生活需要,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尊宗敬祖、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形成建设“文化连云港”的创造力、爆发力。

现在亟需提高民俗产品、民俗产业、民俗表演、民俗旅游的水平和档次,体现科学发展观、跟上时代步伐和市场需要。这就需要民俗工作者、企业家走出办公室、走向社区乡村、走向文化产业,用现代化的视角对民俗产业资源进行挖掘、研究、整合、利用。目前连云港市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圈可点,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尚嫌滞后。连云港民俗资源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手工艺、生产商贸、百姓消费、人生礼仪、岁时节令和民间信仰等16个方面,开发利用前景十分美妙诱人。

当前,连云港市的民俗产业还处于亟待培育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民俗产品开发不到位,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甚至有些民俗产品还被冷落、濒临失传,它的商机和能量未被充分认识。已经形成规模的一些民俗产品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提档、升级、创牌。例如,花果山牌山揸酒、连云港贝雕画、新浦味芳楼鸡汤馄饨、朝阳山珍宴、万康祥酱菜、海州服装、板浦美食、灌云大糕、淮盐文化等,都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知名度、美誉度在我市、乃至全省民俗产品中曾独领风骚几十年、几百年,现在多数风头不盛;50年代连云港淮海戏风靡苏北大地,文革时遇到灭顶之灾,最近才呈现复苏景象,但发展处于低档次,名剧目、名演员凤毛麟角,专业剧团下乡“不叫座,收益不抵成本”;许多民俗产品例如“羽山·大禹文化”、“藤花落文化”、“尧舜禹文化”、“南城、板浦、新县的‘名乡古镇文化’”,还有“海州乡贤祠”、“朝阳彭家园”、“刘巷匡衡宅”、“新县红叶园”、“中云即林园”、“花果山半山园”、“卞庚故居”、“李汝珍故居”等打造成民俗文化景点前途无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值得预期,但开发利用缺少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缺少组织保证和发展平台,目前处于“观望”、“等、靠、要”状态;一些敢于进行民俗产品、民俗旅游开发的单位、企业家试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缺少气魄、声势,例如“羽山旅游中心”、“云门寺(禹王庙)”、“伊芦钟庵”上马不迟、下马很快,成为“半拉子工程”、“僵尸工程”,看后令人扼腕叹息,一些“农家乐”、“采摘园”、“生态园”、“度假村”牌子不俗,但档次太低,吸引力不足。

“道路是坎坷的,前景是光明的”,连云港民俗产品开发、名乡古镇及古居、古建保护利用、民俗产业形成前景十分美妙。我们应本着自力更生、“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单一后集约,科学论证、分步实施,力争少走弯路,做到开发一个、成功一个”。

可以预见,连云港民俗文化大繁荣,民俗产业、民俗旅游大发展之日,一定也是连云港崛起腾飞、流光溢彩之时。

 



责任编辑:钊香丽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