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古稀老人创作回忆录怀念母亲 只作《家书》教育后代
  • 2014年05月10日来源:连云港新闻网

提要:每个人对母亲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年逾七旬的徐同松十多年前开始创作回忆录纪念点滴母爱。

(记者 何玢) 每个人对母亲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年逾七旬的徐同松十多年前开始创作回忆录纪念点滴母爱。

11年前,徐同松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创作回忆录。因为对于母亲的记忆尤为清晰,家人又补充了很多情节,前后历经数次修改,最终在2011年5月名为《沉重的回忆 无尽的怀念》(暨《家书》)的回忆录成稿。今年徐老跨入人生第73个年头,73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意义特别,1989年母亲走时恰好也是73岁。思绪良多的徐老觉得有必要再次重温那一段故事。

谈到母亲无私的付出和毫无保留的爱,徐老滔滔不绝,令他印象深刻的是1956年。那一年,徐同松的父亲因积劳成疾病故,家里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身上。简单料理完父亲丧事,母亲没有多余精力继续悲伤,而是谋划起一家人接下来如何生活。这时候年龄最大的姐姐已经出嫁,14岁的徐同松作为家里长子,自觉和母亲一起扛起重担,共同照顾四个均不满10岁的弟妹。由于徐同松所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平时难得回家,家里内外事务全部由母亲操持。

徐老记忆中母亲总是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白天去盐场做工、早晚做家务,书中这样描写当时的艰辛:“从没见过她在我们儿女之前睡觉、之后起床的事。反倒屡见不鲜的是,在我一觉醒来时,母亲还在小油灯下飞针走线!”命运的苦难并没有把母亲打倒,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勇敢,得以带领子女渡过生活难关,并让徐同松顺利接受教育,最终大学毕业。

徐老没有打算将书推向市场,而是一次次完善它,作为《家书》一代代流传下去。“这本书是我和家人共同完成的,意义就是教育子孙后代,通过我母亲73载人生岁月对子女的无私付出和家人间共渡难关的情感,教导子女勤俭节约、忆苦思甜,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亲人间相互扶持。”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