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板浦古镇建于隋末唐初 有不少具有历史内涵的古井
  • 2014年05月19日来源:连云港新闻网

提要:作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连云港有着众多古城古镇。从海州到南城,一路走来历数古井,这回走到了板浦,都说吃在板浦,一个具有深厚吃货文化的古镇,要说没有几口好井谁都不信。所以,在板浦这个建于隋末唐初的古镇,咱们也能数出几个有历史有内涵的古井。

(一)作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连云港有着众多古城古镇。从海州到南城,一路走来历数古井,这回走到了板浦,都说吃在板浦,一个具有深厚吃货文化的古镇,要说没有几口好井谁都不信。所以,在板浦这个建于隋末唐初的古镇,咱们也能数出几个有历史有内涵的古井。

板浦,自古即为古海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名人辈出,历史遗迹十分丰富,文保志愿者一直对板浦情有独钟。这不,说到古井,立即就说起了板浦中正社区的两口井,一口是中正村井,另一口是唐代官井,据说,在文保志愿者们的考证中,这唐代官井是当地历史最为悠久的井。

中正村井位于板浦中正社区一户居民住宅的院外,井上覆一梯形井圈。井圈圆形,花岗岩质。井圈东南角凿有一贯通的牛鼻眼,凿痕光滑,为拴系水桶之用。砖砌井壁,深约4米。据当地居民介绍,古井水质甘甜,自古便作为公共水源供周边居民使用,世代沿袭,至今当地村民仍将此作为日常生活用水。相传这口古井开凿于唐代,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正人,见证了板浦镇的兴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而唐代官井也在中正社区,在当地居民的院内,当地人称之为“官井”,现为当地村民陈军私人所有。井栏呈圆形,用整块花岗岩掏凿而成。经测量,井栏内径50厘米,高30厘米,井栏外侧刻有八瓣覆莲纹图案,井栏南侧开一圆孔,边缘光滑,为拴系水桶所用。据当地村民许长干老人说,这井栏是前些年从隔壁搬到这里的,井栏是老物件,水井却不是唐代所凿。

(二)

在板浦的东大街,有一条老巷名叫砖井巷,巷子里有一口井。这一口井很古老。老井井身的四周布满了青苔,井口边有被绳子勒出的一道道痕迹,井中清澈见底,水味甘洌,清澈甜美。井壁是铺垫齐整的青砖,井砖呈狭长形,据专家考证,与宋朝的砖形相仿,因此,猜测这口井在宋朝就有了。而老井所在的这条巷子也是因井而得名,叫“砖井巷”。

大凡古井,都伴有有趣的民间传说,砖井巷的井,也不例外。相传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御驾亲征,以手下大将薛仁贵为先锋,大军杀到板浦一带,由于当地缺水,将士干渴马焦躁。砖井巷里的井却四季不枯,薛仁贵和将士们饮了砖井巷的井水,打败了敌人。

当地还有关于老井的另一段传说,说很久以前板浦有个自幼丧父的少年,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少年是个孝子,四处寻找方子给母亲看病。少年的孝心感动了天上的观音菩萨,观音指点少年:用砖井巷中的井水可以疗病。少年就去砖井巷汲水给母亲喝,每天五次,从不间断。两个月以后,老井果然治好了母亲的怪病。这个神奇的传说,至今仍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老井还有第三个骇人的传说,每到有月光的夜晚,这口井上就坐着一个披头散发并穿着一身白衣的女鬼,嘴大,满脸是血,传说流传了许多年,至于有没有女鬼,反正没有人见过。居民们说,小时候都很害怕,一个人不敢出来玩,直到小伙伴们聚齐,大家才壮着胆子在砖井巷玩耍。

(三)

板浦流传一句古谚:“海州板浦多小巷,条条小巷多井泉。”在板浦有条巷子,两旁是斑驳的旧墙,巷中间铺着一条清一色的石板路,名叫大寺巷,巷内有口八角井,名气非常大。

关于八角井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说是唐朝初年,板浦一带有异族入侵,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混世魔王”程咬金为大帅,平定异族。程咬金率兵至板浦,驻兵在此。当时正是大旱时节,严重缺水,程咬金率兵士相地掘井出泉,在距海不过两丈的地方,打出了淡水井。当地人吃水不忘程咬金的好处,遂在井边立碑记其善举。可惜文革时石碑被废,但八角井却保存了下来。传说是真是假,尚无考证,但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板浦流传。

八角井的井壁由青石砌成,函壁的青苔如美女的绿发,散在水里煞是好看。井口呈八角形,高出地面一尺五,污水进不去,井不大不深,井里泉涌,昼夜翻腾,盛着一井的“圣水”,水面如镜呈映天色,夏凉冬暖,虽大旱之年水源枯竭,而此井涓涓不竭,井水源源自来,井里始终保持满满的泉水,被古今板浦人誉为“天井”。凡过往行人到此,或用手捧喝,或用勺瓢喝,井水清凉,带来沁人心脾的畅快,井水清凉,一通畅饮,行路人的热与渴全消。

清《海州风物板浦志》曾有记载:“海州板浦大寺巷八角井,三伏之日,炎夏赫曦,男女行来,其气短急。望见八角井,则喜不可言。”《地方志》记载:“板浦西大街大寺巷内有一泉水,名曰八角井,历经古今,泥不填之,水极甘美。”

据说,古镇板浦汪恕有滴醋作坊就在大寺巷深处,酿制滴醋时必取“八角井”之泉水,酿制出来的滴醋酸度适宜,色佳味美。当地由杨光霞制作的特色小吃“井泉豆腐”,也是赖以此井而扬名。汲井水煮豆浆,滴水成珠,甘甜香滑。做成的豆腐香味蔓延整个大寺巷。

这口井在当地人的心中地位超然,据说,李汝珍、卞庚、许桂林、袁枚等名人,都曾喝过八角井的水,并大为赞叹。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