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工程初步通过省验收
- 2014年05月26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海州五大宫调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在江苏省的三个试点项目之一,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由于这项工作国家在各省试点进行,完全是在摸索中建设,难度相当大。
海州五大宫调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在江苏省的三个试点项目之一,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由于这项工作国家在各省试点进行,完全是在摸索中建设,难度相当大。
市艺术研究所把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工程作为2014年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中国艺术研究所所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进行采集、整理、录入。
自2014年3月市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从省非遗保护中心学习培训后,该所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组、采集组等各工作机构。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制定详细的采集计划及方案。各工作组人员分工明确、有效衔接,对海州五大宫调展开了全面、系统、细致的资料收集、排查、采集及摄制、制作工作。围绕九项内容完成数据库的采录,主要内容有:1、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综合概述、环境)、历史沿革、分布区域、存续状况、价值。2、代表曲目(包括曲目概述和代表曲目,形式包含视频、音频及文字)。3、歌唱音乐(包括歌唱音乐概述、音乐形态、演唱形式、演唱方法与技巧、唱词特点、伴唱、伴奏音乐)。4、表演空间美术(包括化妆、服装、人物装扮、道具、表演空间效果)。5、流派传承(包括流派概述、海州五大宫调的三个主要流派、八位各个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人物)。6、表演团体(包括歌队、乐队体制情况概述、组织机构类型、活跃程度、特点等信息)。7、观演场所(包括小曲堂、露天剧场及校园等)。8、文献资料(全面搜集了海州五大宫调曲谱、唱词、学术研究成果等文献)。9、保护情况(包括保护规划、保护机制及保护措施)。
市艺术研究所全所工作人员历时近半年的时间,群策群力,加班加点,克服一切困难,收集、采录了文档、文献资料300万字符,照片、图片等资料700多张,电子图纸资料700多页,磁带、唱碟等音频资料50多小时,用数字化手段采录音频资料48个,录像带、CD等视频资料30多小时,用数字化手段拍摄视频资料32个。最终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共计九大项,820条内容。省非遗中心赵鲁刚副主任指出数字化保护难度较大,内容较多,此次海州五大宫调的数字化保护的试点工作在全省带了个好头,对接下来全省开展数字化管理工程将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另外,市艺术研究所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发现的问题也向省非遗中心领导做了汇报,赵鲁刚主任表示欢迎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具体操作人员多提意见及合理化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并要求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争取在今年7月完成省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