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研究所:创新创优 守护港城非遗
- 2015年01月28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2015年,艺术研究所将参加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省市各级展示、展演活动,非遗图片县区、社区学校巡展。
2014年, 市艺术研究所结合实际工作,在非遗保护、艺术研究等各项工作中力求创新创优,积极营造社会氛围,确保传播传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市艺术研究所组织项目保护单位及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相关活动。我市 6位剪纸传承人参加了省文化厅在徐州主办“美丽中国梦--中国剪纸艺术精品江苏邀请展”; 6月14日,汪恕友滴醋杯“山海连云•魅力老街”2014年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销活动在连云老街盛大开幕,活动云集了来自全市的4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现场展演、展销,活动现场宣传了《非遗法》,还为第四批省级传承人以及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授牌。
承办的“非遗韵•中国梦”--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周年摄影图片展
挑选出真实性、时效性、艺术性都很强的120幅作品进行展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0名,部分获奖作品全部收入《非遗韵•中国梦---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周年摄影作品集》。摄影图片随后到灌南县、赣榆区、灌云县、东海县等地巡展,受到好评。
与新浦区共同举行“非遗文化传承走进盐河巷”展演活动,组织童子戏、葫芦画、面塑等代表传承人的现场展演展示,让人们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的生机与魅力。指导各级传承人开展非遗保护十周年的进乡村展演活动。组织苏北大鼓传承人许家昌、工鼓锣传承人张福昌在赣榆区、灌云县等地义演20场。组织海州五大宫调、剪纸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5场次。
举办了第五届“走近非遗”《苍梧晚报》小记者夏令营赴赣榆县,近100位小记者亲身感受非遗 魅力。组织“义演、义卖、义诊” 等活动,组织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徐氏痹症疗法传承人到多个社区为居民进行义诊。组织剪纸、黑陶、飞白书法等项目传承人在苍梧绿园进行义卖,并将义卖所有收入都捐给市慈善总会。
实施国家试点,申报多级突破。
今年海州五大宫调被国家非遗中心列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项目,经过培训、采集、制作、录入、提交、审核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部进入国家级数据库,被国家非遗中心认可并存档,并在全省非遗“记忆工程”试点及数字化保护工作培训班上,重点介绍了我市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的经验。
编辑出版了海州五大宫调专著《海曲百日谈》,全书50万字,是继《海州五大宫调》之后的又一巨著,在师专召开了赠书仪式和座谈会。
市艺术研究所认真撰写海孝妇传说、淮盐制作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申报书,多次到项目现场拍摄申报片,邀请著名话剧演员为申报片配音,反复修改申报材料,多次到南京、北京向相关部门专家阐述两个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此两个项目申报成功,使我市国家级项目的数量上升到5项。对全市各县区文广体局分管副局长及非遗工作人员进行省四批非遗申报培训,组织31个项目申报省四批名录已经告一段落。协助市局评审了市五批代表性传承人34人、传承基地18个。
加大宣传力度,服务全面传承。
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与媒体通力合作大力宣传我市非遗传承、保护情况。加大与《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地方媒体的宣传、合作力度。与《连云港日报》共同开设“传承非遗经典 ,唤醒港城记忆”专栏52篇、“港城记忆”非遗图片专版3版,《苍梧晚报》非遗专版6个整版。央视教育一套报道2次,新华社通稿一次,《江苏工人报》、《江苏政协》、《江苏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连云港宣传》等媒体报道我市非遗7次。连云港文化网、非遗网、海州五大宫调网、淮海戏网等网络大力宣传非遗的活动。编纂出版了《山海印痕》小学非遗校本。针对从民族文化习俗角度研究连云港如何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口岸建设的课题,艺术研究所通过参加丝绸之路相关讲座,查阅相关资料,虚心请教相关专家等认真组织人员撰写课题报告,已基本完成。
发放了省级传承人的传承金,做好传承人、动态管理工作,与各级传承人签订传承协议书,加强了监督、考核力度。在各传承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连云港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共评审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13人。到四县三区调研、考察十个类别的36个非遗项目,走访了68个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各级补代表性传承人助金已经发放完毕。
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广交会、深圳文博会、苏州创展会、徐州剪纸展、连云港市文博会等各级展会。黑陶、贝雕、葫芦画等非遗项目到新加坡交流展演,促进了我市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加强对非遗场馆、项目基地指导,积极对接,力促汪恕有滴醋、根雕、柳编、淮海戏等十个项目落户连云老街,帮助海州辣黄酒、云雾茶、童子戏等非遗项目落户民主路民国风情一条街、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受到市民的欢迎。为了能更好的传承、保护、发展我市非遗项目,艺术研究所经过走访采录、整理资料,购买十多万元的专业设备,精心挑选出海州五大宫调60余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将进一步完善“非遗”数据库建设。省级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生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
经专家评审、推荐,市艺术研究所撰稿的“海州五大宫调”中长期保护规划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中长期保护规划。海州五大宫调《草虫》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星光校园·和谐春晚”展演中荣获特别金奖,本次活动由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教育协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青少年音乐舞蹈研究会、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会、中国少年艺术团联合主办。我市非遗项目剪纸的5位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美丽中国梦——中国剪纸艺术精品江苏邀请展”。管艳的《共筑美丽中国梦》纯朴素雅,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情,获得铜奖,孙洪香、李伟、柳学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少年强则中国强》、《金鸡报晓》等七件作品均获得优秀奖。李大专黑陶作品、孙洪香剪纸作品在第十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比赛中获得金奖。孙洪香剪纸参作品加在镇江“《白蛇传》剪纸全国邀请赛”,获得银奖。
2015年,艺术研究所将参加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省市各级展示、展演活动,非遗图片县区、社区学校巡展。评选第四批市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组织黑陶等非遗项目参加新加坡展览,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的各级展会。开展非遗项目拍摄、制作工作,做好省四批申报工作,完善非遗数据库,加强与电视台、报社等的合作,继续拍摄非遗方面的专题片,努力扩大非遗的影响力。举办我市传统戏剧类演唱活动。宣传非遗,促进广大民众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好非遗项目进校园、社区传承工作,培养非遗管理、传承人才,《江苏非遗志》连云港篇的编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