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考古人员展开考古挖掘 欲解大运河第一锹谜团
  • 2014年09月30日来源:扬州日报

提要:近日,在黄金坝闸站扩建工程现场,考古人员进行紧张地挖掘工作,试图在这里探寻吴王夫差在这里留下的运河第一锹印记,千古谜团亟待解开。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铲下了大运河的第一锹。两千余年的岁月长河里,大运河滋养了世代扬州人,造就了城市汉、唐、清三度繁盛,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

近日,在黄金坝闸站扩建工程现场,考古人员进行紧张地挖掘工作,试图在这里探寻吴王夫差在这里留下的运河第一锹印记,千古谜团亟待解开。

现场 考古探方出现多朝代文化层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邗沟路中段的考古工地。在整个黄金坝闸站扩建工程现场的北侧,有一条长约30米,深2米左右,南北走向的考古探方,考古人员在探方内紧张勘测。

考古人员介绍,目前考古挖掘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已经能从探方的剖面看出文化层的端倪。“目前西壁已经挖出来黏土层,而东壁是沙土层。从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来看,宋代、明代几乎都出现了,比较含混。”考古人员介绍,发现黏土层,说明这里此前有建筑基础。但从目前的挖掘情况来看,由于尚未发现任何遗址遗迹及建筑构件,所以这里究竟有何建筑?为何用途?尚不得而知,只能有待下一步考古进展。

而在探方的南侧,一处凹坑内不断往外渗水。考古人员介绍,河道土质由于含有矿物质,应为黝黑色,根据此探访目前的泥土颜色判断,并不具备这个特征。

谜团 吴王夫差古河道遗迹是否在此

考古人员介绍,此前扬州从未来东北部方位的古邗沟故道所在地进行过考古挖掘。

事实上,在目前考古探方的前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古邗沟故道,“国家级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古邗沟故道”字样的石质标识竖立在此。“此次考古挖掘,就是为了寻找当年吴王夫差亲手开辟的古老河道的原始遗迹。”考古人员介绍,此地虽然是京杭大运河古邗沟故道,但当年的古老河道确切位置到底在哪,尚待考古结果出来后才能揭晓。“如果能够挖到沙土层,并挖到其中的包含物,就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应该就能做出相关判断。”

专家 经历7次变迁,历史存在两邗沟

此前,我市曾发现一张清代刻本《邗沟故道图说》,其上标明了从古邗沟开凿至清代光绪年间,邗沟故道变迁了7次,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千百年来邗沟故道在历代的变迁。

“缘水而兴的扬州,历史上曾经开过两条邗沟。”市水利专家徐炳顺表示,除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为人们所熟知外,公元前179年,吴王刘濞也曾开凿过一条“邗沟”。相关记载首见于《宋史·巻九十六》:“吴王濞开邗沟通运海陵。”

在清康熙修撰的《江南通志》中,同样有引用《惟扬志》记载:“吴王濞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此运盐河之始。”《中国国家地理》中,对“通扬运河”这样解释:贯通江苏省南通、扬州两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前141),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

据徐炳顺研究发现,“第二条邗沟”的水道走向是东西向,而“第一条邗沟”则是南北向。也就是说,吴王刘濞开的邗沟与吴王夫差开的邗沟,两条水道的交汇点是茱萸湾,并由此分岔——一道向北至樊良湖(即今高邮湖),一道向东入运盐河(即今通扬运河)。

“第二条邗沟”是刘濞时代的名称,作用主要是运盐。清宣统元年(1909),官方改称该水道为“通扬运河”,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第二条邗沟”已经与芒稻河、红旗河、新通扬运河等沟通,成为连接长江与里下河水网的重要水道枢纽。(孔茜)



责任编辑:王俊改
文章排行榜